第5部分(第3/4 頁)
優秀分子,他眼光獨到,在戰亂中,很快就發現南宋政府和大金國都很不可靠,而蒙古氣勢正旺,於是就歸附了蒙古, 這樣就保證了山東部分地區在*的年代裡相對的穩定,老百姓沒有遭到塗炭。
因此說這個人還不錯。
更不錯的是這個人重學問,喜歡招賢納士,只要是有本事的,來投靠吧,管飯票還管旅遊的銀子,因此當時很多文人都大老遠的跑來投奔。
在全國大亂的情況下,您可以看到山東這裡修道的修道(全真派就是在這個時候蓬勃發展的),到名山題詞的題詞,辦學教課的教課,儼然一副和平景象。
李東垣和家人在山東一住就是十二年,其中大約有六年是和元好問住在嚴實的家裡的。
在這裡,李東垣一邊繼續行醫,一邊開始整理思路,將自己的內傷脾胃學說加以豐富完善。
李東垣和元好問都是歷經劫難的文人,因此比較有共同語言,經常在一起活動,元好問有病了,也是李東垣給看,有一次元好問從濟南迴來,趕上秋天,“傷冷太過,氣絕欲死”,李東垣給開了方子,服下去就好了,對此元好問佩服之極,認為是東垣幫他撿回了條命。
有的時候,李東垣還與元好問一起到處逛逛,其中經常去的,就是範尊師的正一宮。
範尊師對李東垣的影響很大,李東垣在書中曾幾次提起。那麼,這位範尊師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範尊師是誰
範老師是宋代范仲淹的後代,範老師自己的名字叫範圓曦,是位道人,“尊師”是道教中的尊稱,這位範尊師的地位不得了,為什麼呢?這要從他的老師說起。
大家都知道全真派吧,當年王重陽在山東傳道,收了七個弟子,稱“全真七子”,他們分別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瑞、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
其中廣寧子郝大通,號太古真人,郝大通後來創立了華山派,這位範圓曦就是郝大通的大弟子,是道教的一位傑出人物,號普照真人,在李東垣來的時候他正負責主持山東的道教事宜,其人“言議宏深,胸懷灑落,飄飄然非塵土中人”,當時的文人都喜歡到他那裡做客, 一來是尊敬范仲淹,二來是聽聽高人論道,提高自己的修養。
1;李東垣(19)
這裡面我們要順便糾正一個醫史文獻中的錯誤,這個錯誤是因為繁體字和簡化字的翻印而造成的。
我們在看全真教的資料的時候總是覺得很神秘,這幫高手一會兒在泰山開會,一會兒在華山,一會兒在崑崙山,要說這泰山和華山還有可能,這崑崙山可就遠了點兒了,這麼來回一跑,時間可就都耽誤在路上了,難道他們真的沒事兒就去趟西域的崑崙山開會?(武俠小說也跟著起鬨,只當他們是坐飛機去的了。)
實際上,古代文獻裡記載的全真派的一個主要修煉場所是山東境內的昆嵛山,該山被稱為“海上仙山之祖”,在現在的威海附近吧,傳說麻姑在此昇仙,王重陽在昆嵛山開闢煙霞洞,帶領弟子修煉,後來丘處機也在昆嵛山修煉很久,郝大通不但在此修道,還是在昆嵛山授徒的,估計是使用簡化字的時候,大家看這個昆嵛山的“嵛”字和崑崙山“侖”字的繁體字“崙”字很像,看走了眼了,就以為是崑崙山了,結果現在翻開李東垣的書,但凡提到人家範尊師的地方,都寫個崑崙範尊師,我自己以前就特奇怪,這位先生跟崑崙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人家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昆嵛山普照真人範尊師。
其他簡體版的文獻也一樣,包括道教文獻裡的,武俠小說裡(或者武俠小說例外,它是希望越遠越好,天山才好呢),好多都寫成了崑崙山。
這回您明白了,全真教今天在泰山開會,說下週的會議改在昆嵛山開,這是比較靠譜的,如果說下週改在崑崙山開了,得,大家回頭施展法術吧,誰能飛去誰去。
那麼,為什麼大家這麼尊敬范仲淹呢?因為范仲淹是一位不世出的賢人,是當年所有知識分子的榜樣。
范仲淹的事蹟大家都瞭解,做官做到了副總理的位置,政績還是很卓著的,在國家無人的時候又被當作武將使用,派到西部的邊關駐防,居然威懾得外族不敢入侵,使得邊境平安若干年。這種能力已經夠讓各路學子們羨慕的了,他還順手在岳陽樓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句子,讓所有聽了的學子都自嘆境界不如,鼻孔*。
現在的人已經不瞭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