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佛手柑、枇杷、山楂、楊梅、櫻桃、銀杏、胡桃、榛、梧桐子、桑椹、荔枝、橄欖、龍眼、檳榔、無花果、蒲桃、西瓜、甜瓜、藕、芡實、百合、甘蔗等五十四種食物的食療養生作用。
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樣的書是在面前擺滿山珍海味的情況下寫的,當我看到原來王孟英是在吃著糠,餓著肚子寫的這本書的時候,心中真的非常不是滋味。
王孟英自己說自己是:“畫餅思梅,纂成此稿”。
我心中能夠想象得到這樣的情景,在慘淡的月光下,孩子們都餓著肚子睡了。
瘦弱的王孟英望著擺在桌子上吃剩下的糠,心中一陣發酸。
但是,他仍然拿起筆,來寫下那些美味的食物的藥用價值。
這本書,他顯然不是寫給自己的。 。 想看書來
7;王孟英(24)
而是寫給後世,能夠吃到各種山珍海味的,我們。
大上海
這個時候,王孟英已經無法負擔家裡人的吃飯問題了,於是就把三女兒、四女兒嫁了出去,而四女兒嫁給的姚家,是在嘉興邊上比較僻靜的地方,當年的四月份,太平軍打到了王孟英居住的梅涇,“闔鎮皆逃”,就是說老百姓都跑沒了(太平軍不是人民的隊伍嗎),於是王孟英沒辦法,就帶著老婆,和剩下的五、六兩個女兒,一起跑到了嘉興的親家姚氏家裡,住了下來。
這時,上海那邊的朋友多次請他去看病,於是王孟英把老婆孩子託付給了姚姓親家,來到了上海。
公元1862年,在陰曆五月初三那天,五十多歲的王孟英一人來到了上海,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繁華都市,他在自己的書裡記載到:“不但滄海漸變桑田,中原宛如外國”,“帆檣林立,踵接肩摩,彈丸小邑,居然成一大都會矣”。
剛到上海,王孟英先是住在一個叫周採山的朋友開的“德泰紙號”內,這個周採山的四弟曾經患病,想請王孟英來上海診病,但是當時王孟英沒能來,等到現在來了,這個患者已經去世了。
但是王孟英本著走到哪裡,診病到哪裡的精神,在周家還是診了大量的患者,當然,其中也包括周採山和他剩下的兄弟姐妹。
周採山這個人喜歡喝酒,總覺得心下(胃那個部位)有塊地方堅硬得像有個盤子,吃飯很少,這兩天忽然大瀉,不想吃飯,王孟英診脈後,開了補氣滌痰、通陽化溼的方子,幾付藥就痊癒了。
王孟英治療周採山弟弟妹妹的病案我就不給大家舉例了,也都是藥到病除,所以周家兄弟都特佩服王孟英。
這裡,有一個人要說一下,這個人叫陳春泉,這位陳同志的小女兒才三歲,患了病,症狀是身上忽冷忽熱,肚子脹,瀉肚子,醫生給治療了很多天,小孩子的脖子都已經軟了,四肢開始抽搐,涕淚全無,大家這個時候開始害怕了,有醫生試著給服用了溫補的藥物,結果變得神智都不清了,這幫醫生心裡也沒譜,又懷疑是邪氣內閉,於是又用了犀角等藥試試,結果病還是一天天嚴重,家裡人已經急得要瘋了,這麼試著治病哪成啊?東試驗一下,西試驗一下,您當我們家孩子是實驗室的小白鼠啊?您幾位都回去吧。但是送走了醫生,陳同志卻仍然束手無策。
這時,有人說王孟英來上海了,於是陳同志就找到了周採山,求他讓王孟英來給看看,於是王孟英來到了陳家,一診斷,就很輕鬆地說:這個孩子是飲食不節,脾胃不和罷了。
啊?這麼簡單?不可能吧,看這個病情可是嚴重得要死掉啦。
王孟英告訴陳同志,怎麼不可能,你仔細想想,她病前是不是吃什麼過量了?
陳同志仔細回憶,噢,對啊,那時候“因失恃無乳,常啖龍眼、棗脯等物以滋補也”。
這就對了,就是這個原因!
於是王孟英就開了一些消食導滯、清熱利溼的藥物。
只喝了一付,就見到了效果,幾付藥以後,就痊癒了。
天哪,這可真是高手啊!我們的陳同志佩服得簡直是五體投地,眼淚都流出來了,前面的那些醫生和眼前的這位怎麼比啊?
感激之餘,陳同志真夠意思,立刻提出,自己在黃歇浦西(估計就是現在的浦西,房價特高)有三間房子,王先生您要是不嫌棄,您就在那裡住下吧。
就這樣,王孟英在上海解決了住房問題,沒多久,他就把妻子和兩個女兒給接來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7;王孟英(25)
這三間房子開始熱鬧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