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出售給思科的死敵—全球第二大路由器製造商Juniper的話題,以及華為與思科雙方未來是否可能進行的更深層次的合作等多個話題,兩位CEO都認真地交換了意見。其實,在這次雙方高層峰會之前,一位國際著名投資機構的人士,曾經詢問過思科主管兼併與收購業務的副總裁,思科對華為的哪塊業務最感興趣,這位副總裁毫不猶豫地馬上說出:“3G”。
拋開華為與思科之間屬於商業機密的業務洽談,錢伯斯的這次到訪至少為任正非的跨國公司CEO朋友圈子又增加了一位重量級人物。實際上在中國企業中,恐怕沒有哪位企業家能夠像任正非一樣,可以和如此眾多的國際重量級企業家展開近距離的平等交流和對話。
在錢伯斯之後,任正非與西門子通訊集團總裁托馬斯·甘斯文特(Thomas Ganswindt)曾經一起暢想兩家在中國的TD…SCDMA合資公司的發展前景,也曾經就西門子準備收購“華為叛將”李一男的港灣網路,開誠佈公地交換了意見。而在會見錢伯斯之前,任正非與阿爾卡特總裁兼COO詹邁廷曾經在法國的一個葡萄園中進行了一次私人聚會。兩個人邊品著紅酒,邊縱論電信製造業的公司運營,甚至還就兩個企業是不是也應該拓展房地產業務等話題各抒己見。
。。
第一章 新血統(2)
今天,除了思科、阿爾卡特之外,還有摩托羅拉、北電、3等世界級企業的總裁們都已經成了任正非的“老朋友”。幾乎每一年,任正非都會對他們進行拜訪,或者接待他們的來訪。
但如果時針轉回到5年前,這種場景對於任正非而言還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當時訪問華為的除了馬可尼總裁約翰·馬友、AGREE總裁約翰·迪克森等重量級人物之外,像IBM、摩托羅拉等真正的世界級企業,從總部派來訪問華為的都是一些副總裁,甚至一個負責亞太的區域總裁就足以應付。即便是1997年任正非率領李一男等華為高層去美國訪問,IBM方面也只派出一位高階副總裁出面接待。
以前,包括錢伯斯在內的國際巨頭們都會用“尊重”一詞來表述他們對華為的看法。但誰都知道在競技體育的舞臺上面,如果競爭的一方說非常“尊重”對手,這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因為其中隱含著另外一層意思:我會非常認真地對待和你的比賽,雖然你根本不可能戰勝我。
但今天,華為在這些“巨無霸”們的眼裡,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只知道依靠“土狼”式的“游擊戰”在中國市場上給他們“攪局”的壞孩子。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子往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地位和身份;看一個企業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也往往可以判斷出這個企業的實力和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任正非和華為的確獲得了令人吃驚的成長和發展。
實際上,今天任正非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以往每年他都要走訪所有國內的30多個區域辦事處視察工作,現在則將這項任務交給了董事長孫亞芳以及華為的“CXO”們去完成。而他則開始了高密度的“環球旅行”,把自己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了海外。
任正非不僅僅是去拜訪英國電信、沃達豐等世界各地的重要客戶,而且是與國際同行的企業首腦們展開頻繁的交流。甚至以其62歲的“高齡”,任正非的英語水平也在這種不斷的對話中“突飛猛進”,回國後也偶爾會講出一些西方式的幽默。
華為無可爭辯的崛起正在讓任正非的影響力越來越被世界所認識。2005年,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名單。任正非與當紅影星章子怡成為唯一入選的###人,而其他入選的IT界名人包括微軟主席比爾·蓋茨,蘋果電腦CEO史蒂夫·喬布斯,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等。
任正非就是華為,華為就是任正非。華為這家2005年銷售收入55億美元的國際中型企業,已經一腳踏進了“世界巨人俱樂部”;而任正非今天也至少可以以觀察員的身份,加入到了“世界級企業傢俱樂部”的行列。
歐洲市場見證華為的崛起
從倫敦開車,沿著M3高速公路向西南行駛一個多小時,將會到達貝辛斯托克小鎮(Basingstoke)。路邊散佈的樸素的三四層小樓和隨處可見的綠色,一派典型的歐洲鄉間景色。而實際上,這裡卻是英國有名的高科技園區,索尼、摩托羅拉、富士通等全球知名的IT企業均駐紮在這裡。
從高速公路出來走不多遠,一棟“凹”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