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2004年末,在中信出版社的約稿和《IT經歷世界》副總編張鵬先生的鼓勵和幫助下我終於拿起筆來,為這家我曾服務數年的民營企業,寫出我的所思所見。華為的成長,在許多人看來就像是轉眼間的一瞬,而我們希望將其中的一些關鍵環節以慢動作的形式回放,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那些曾經讓我們激動不已的片段。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IT經理世界》副總編張鵬先生雖然不是署名作者,但是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幫助我把頭腦中零散的思考構建成連貫的邏輯,把我簡單的文字變成了精彩的故事,同時,張鵬先生對商業的理解和對華為的積澱也透過無數次的交流碰撞,促進了我對華為的思考。
後來在張鵬先生的推薦下,《IT經理世界》的資深記者冀勇慶先生的加入也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冀勇慶先生的嚴謹和艱苦努力為本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他的海外採訪和國內的訪談,這本書將會失去很多精彩的內容。
藉此機會,請允許我和冀勇慶先生一起,對為本書的完成提供過幫助的所有朋友,表示由衷的謝意。對現在或曾經在華為工作的同事們,特別是對我的職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任正非總裁、鄭寶用常務副總裁,表達深深的敬仰和感激。
任正非曾經說過:“時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夠從80歲開始倒過來活的話,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帶大家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大家見證華為為了世界級夢想的艱苦奮鬥,也讓大家看到華為這個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為什麼與眾不同。
吳建國
2006年7月12日於深圳華僑城
第一章 新血統(1)
世界電信市場的巨人們,已經嗅到了一支新血統正在崛起的氣味。
因為正在崛起的華為,走過的每一步都“鮮血淋漓”。
任正非的“新朋友”
2005年12月的一天,在深圳坂田的華為總部辦公室裡,任正非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這位平常在“華為老家”裡著裝總是不太在意的華為總裁,今天的穿著卻非常規整。因為今天他將迎來一位華為客人—可以說是多年的敵人,也可以說是未來夥伴的思科CEO錢伯斯。
思科和華為在歷史上很有些淵源。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華為在中國打敗了曾經獨步中國的思科,在接入伺服器市場上取得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時候,錢伯斯甚至用“帶話的方式”率先伸出了“橄欖枝”,希望與華為在路由器產品方面進行合作,條件是將中國市場中低端產品的生產製造交給華為,而華為放棄在高階產品上的研發。但這種讓華為成為思科在中國的代工基地的條件任正非當然不會接受。
而隨著華為的快速發展,錢伯斯也不得不把這個中國公司從“攪局者”轉變為“直接對手”來看待。兩年前,思科對華為剛剛進行了一次突然襲擊。那時候,由於華為在北美市場的強勢進攻,感覺到威脅的思科透過智慧財產權訴訟的手段,對華為開始了一次“手術刀式的打擊”。這次打擊是華為在國際化路程上遭遇的最大挑戰之一,因為如果華為被判定敗訴,其合法地位將會被徹底顛覆,華為多年嘔心瀝血的國際市場拓展也就變成了無用功。
令人慶幸的是,華為抗住了這次突然打擊—在官司打了半年之後,眼見遲滯華為進入北美市場的目的已經達到,而華為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也的確很難被找到漏洞,思科最終撤銷了對華為的訴訟。
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敵人。18個月之後,曾經對華為使出“殺招”的思科CEO錢伯斯悄然來訪華為,而任正非也對這位怒目相視多年的“夙敵”進行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在深圳坂田的會議室裡,兩個人縱聲大笑著第一次把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就像過去雙方在中國市場和世界其他地方進行了近10年的搏殺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或許,我們可以把那場智慧財產權訴訟看做是一次電信製造業中的“戰爭”。雖然從結果來看雙方似乎打了個平手,但是華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讓思科看到了自己的“大國氣質”,並且不得不接受了華為這股力量的存在。這顯然是與思科平等交流、對話甚至是開展合作的關鍵基礎。錢伯斯的來訪,體現的似乎就是這種象徵意義。
雖然會談只是一次試探性的接觸,更像是一次表達善意的“破冰之旅”,但是雙方還是就IT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度的探討。與此同時,對於已經對思科產生切實衝擊的華三(華為與3的合資公司),是否有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