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善解人意,與人相處良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路,幫助自己成功。有人以此為基礎,概括為五種情緒智慧,即自我意識智慧、自我調節智慧、激勵智慧、共情智慧、社交智慧。
到目前為止,學者們對情緒智慧依然有著不同的認識,併為情緒智慧作了若干不同的定義。個人認為,情緒智慧就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的情緒,進而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與他人合作並同情他人,享受自己的情緒,體驗情感本身豐富價值的能力。
情商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存能力。人只是表面上看似理性的動物,真實的生活中理性常常要接受感性的引導,甚至是被無可救藥地牽著鼻子走。一個人對自己的情感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淪為自己情感的奴隸。一個人對別人的情感、反應以及行為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和他人發生錯誤的相互作用,也就不能在較大範圍的群體中確保自己恰當的位置。
認識自己的情緒和了解他人的情緒是情緒智慧的前提和基礎,調節自己的情緒是技術與手段,目的是更好地與他人互動合作、同情他人和享受自己的情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情緒智慧的三個方面的目的是相互依存、不可偏廢的。與他人的互動合作是個人事業成功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需要;同情他人,具有同理心,一個人的內心才能和諧,也才能有人際關係的和諧;享受自己的情緒,是生命的意義所在。這一條往往被功利化的情緒智慧研究者所忽視。事實上,不會享受自己情緒的人,其所謂的情緒智慧是可疑的,或者說,他並沒有掌握真正的情緒智慧。
有情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特徵。生命如果沒有激情,人生就成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豐富價值。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重要的是情感要適度,適時適所。情感太平淡,生命將枯燥無味,太極端又會造成傷害。不斷提升自我的情緒智慧,其核心是培養謹慎、平衡而智慧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度的情緒反應,使自我成為生活的主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從玩過山車體會情緒與情緒分類(1)
過山車沿著軌道上下翻滾,風馳電掣,呼嘯而行,這種讓人驚心動魄的遊戲,深受青少年的喜愛。為什麼越是年輕人越是喜歡玩過山車?因為過山車刺激。怎麼刺激呢?因為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人經受平衡、加速、失重、超重和離心等的強烈感覺,由此帶來由興奮、焦慮、緊張、恐懼,到快樂、放鬆的種種極端的情緒體驗。這些體驗有許多是少年兒童沒有深刻體驗過的,所以會感到新鮮刺激。而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已經飽嘗了人生百味,自然對這些情緒體驗失去了興趣(當然老年人也有身體承受能力方面的因素)。
由情緒而發展出的情緒智慧的概念是由西方學者在上世紀首先提出來的,但情緒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東方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儒家、佛家及中醫的許多理論都蘊含著情緒管理的思想及方法,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對所謂“七情六慾”的探討之中。什麼是“七情”呢?在《禮記·禮運》中有這樣的說法:“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在《佛學大詞典》中,把“七情”概括為“喜、怒、憂、懼、愛、憎、欲”。而中醫理論則稍有變化,其“七情”係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並強調這七種情緒壓抑或宣洩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學沒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何謂“六慾”呢?在《呂氏春秋·貴生》中就出現了“六慾”的說法:“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後來有人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在佛家的《大智度論》中,“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可見,儘管表述上並不完全相同,但本質上都沒有脫離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方面的生理需要。
其實,人的感情是極其細膩、微妙的,即便同一種感情,也有深與淺、厚與薄、剛與柔的區別;而同一件事情,同樣的外部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引起完全不同的情感變化。因此,各民族語言中用於描述感情的詞彙都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可以把“七情六慾”理解為一種泛指,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數量。正是緣於情感的這種多樣性與豐富性,才有了社會永珍和人生百態。就如我們看到的過山車裡的一車“乘客”,他們在同一環境、同一時刻經受著同樣的經歷,各自的情緒卻有著很多的差異。同時,在短短的一分多鐘的時間裡,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