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4/4 頁)
就是“已之不欲,勿施於人”,能夠自覺的進行這種拷問。那就是在修磨心性。那麼修行悟道,“道”又在何處?穿鑿之後才能體會!
再行而下之,如何去穿鑿?那就是落於實地的“修行”了!對於普通人有這麼一種情況──為惡利己只要不被揪出來就做,可能被揪出來就不做。比如自古官場,被查出來地都是萬人唾棄的貪官汙吏,沒查出來的都是人人逢迎的顯要尊貴,天壤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修行就是要去掉這一線之隔,做回自己的本心,而不是做給別人去看。
一切回溯而上。做回本心只是一個出發點,然後才能真正去拷問對錯,修磨心性,感悟天道──其路修遠兮!
我也是個修行人,所行可能暗合於此,但對此還沒有自覺地證悟。今天鬧事之前風君子曾提到天下修行人對我的評語,而我當時想到“心中一個石野,世上一個石野,那個才是石野?”失神之間風君子說“嬰兒”的心境快到了,卻又沒有解釋。現在我恍然有所悟──所謂嬰兒地象徵不就是從自發孕育走向自覺存在嗎?
領悟這一點過程很複雜,但時間也就是一轉念,那邊和鋒真人還在處置寶杖。七葉問和鋒:“請問師伯,該如何處置這個膽大妄為的東西?”
和鋒面無表情道:“依戒,共誅之!但念在其行並未得逞,可留其性命。……廢其修為,逐出門牆。”此言一出滿場譁然──和鋒罰得太重了!
寶杖身子一軟癱坐在地,說話卻變清楚了:“掌門,我一時鬼迷心竅,現在真的知錯了!就給我一次機會吧!”他不求和鋒卻求七葉,原因無他,七葉開宗未久正在聚集人氣之時,如果當眾護不住弟子讓寶杖受此重罰,恐怕以後海南派聲威大損。
七葉的臉色很難看,不得不向和鋒施禮道:“寶杖當領重罰,可修行之罰也是勸救機緣,可否再給他留一線機會?”
和鋒的表情就象在等七葉說這句話,點頭道:“你要替他說項,總得有說項的緣由。”
七葉:“寶杖所行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