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頁)
不與食。其有私送食物者,皆捕之治罪。群臣亦有人入宮來諫,呂太后遂降詔道:“趙王謀反,有諫者,與之共罪!”群臣乃不敢再言。
劉友數日不餐,餓甚,乃作歌道:“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財。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至丁丑,劉友含恨而死,人報呂太后。呂太后尚不解恨,乃令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墳之間。
至己丑日,日食,白日無光。後南越王趙佗與漢絕好,上書道:“高皇帝立我,漢、越通使物,故有交流。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欲倚中國,擊滅南海並王之,自為功也。”於是乃自尊號為南武帝,發兵攻長沙邊疆,攻取數縣。呂太后遣將軍隆慮侯周灶擊之,會大暑又大水,士卒大疫,兵不能逾五嶺,即罷兵班師。趙佗因此以兵威、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皆為屬國,東西萬餘里。趙佗乃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相仿。呂太后惡之,心不樂,乃謂左右道:“此莫非為我也?”左右恐禍,皆言不可輕動。
又過數日,呂太后煩悶,常常輕動殺擄。左丞相陳平不能安穩,乃見張釋問其原故。張釋道:“太后欲王呂產、呂祿,丞相不測其心,禍不遠矣。”陳平到了此時,也只能苟且偷生了。乃招太尉絳候周勃、左丞相闢陽候審食、後將軍棘蒲候陳武、御使大夫平陽候曹窋、中正上邳候劉郢等一齊上表,大意說呂產功大,呂國所轄百十里,不足顯其功,不如擇梁地王之。呂太后閱表方喜,乃徙梁王劉恢為趙王,以使呂王呂產得地,封為梁王。又立皇子平昌侯劉太為呂王。更名梁國為呂國,故呂國為濟川國。呂產道:“陳平、周勃諸人,自恃有功,貌合神離,心實難養也。不如徐徐削之權柄,呂氏方安。”呂太后然之,乃詔令呂產不赴其國,為皇帝太傅,伺機以代陳平之位。張釋進道:“營陵侯大將軍劉澤,高皇從祖昆弟,諸劉之最年長者,今尚不能為王,自謂失志,常還不滿之心。若太后能裂十餘縣王之,彼得之必喜。劉澤安則劉氏不敢動,諸呂王位益固也。”呂太后道:“吾有失計,幸有公言。”乃取呂嬃之女為營陵侯劉澤妻,取齊之琅邪郡與之王國,以慰其心。此乃呂太后七年正月之事。
梁王劉恢之徙為趙王,心懷不樂。呂太后以呂產之女為趙王后。王室從官皆諸呂族人,擅權奪勢,暗察劉恢舉動,劉恢意不得自恣,常以酒解愁。劉恢有所愛之姬,常幸從,為呂氏王后所忌,使人鴆殺之。劉恢因之而悲,乃作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劉恢聽之,益復悲意,乃於呂太后七年六月,自殺而死。呂太后聞之,以為趙王因婦人而棄宗廟禮,乃廢其嗣。使人告代王劉恆,欲徒之王趙。劉恆之母,乃是薄夫人,謂劉恆道:“呂后擅權,陰很毒辣,幾欲廢劉氏而自立,時未至也,故先尋機盡誅高皇諸子。今七子已亡其五,幸代為邊國,未嘗為害。王兒若棄代赴趙,禍將至也。況二王皆為被逼而死,趙地不祥也,不如辭之。”劉恆從其意,乃向呂太后上表,願居代守邊,以防外夷。時呂太后六年六月,匈奴襲狄道,攻阿陽;呂太后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復襲狄道,擄去二千餘人。二次犯界,皆為劉恆出兵擊退。呂太后因其功勞,又素以劉恆寬仁,不以為患,因而許之。聚群臣擇可立為趙王之臣。暗使太傅呂產從中主事,於是呂產、陳平、周勃等上奏道:“武信侯呂祿功居列候之上,位次第一,請立為趙王。”太后當然許之,遂立呂祿為趙王,不赴國,留關中佐事。追尊呂祿之父康侯呂釋之為趙昭王。後陳普有嘆詩道:
煨燼三王不復收,子孫大辱闢陽侯。無邊智力皆騎虎,高絕還能四百秋。
至呂太后八年十月,燕靈王劉建薨,呂氏王后無子出,唯後宮有美人生一子,呂太后惡之,欲王呂族,乃使人暗往殺之,謬言劉建無後,除其封國。立呂肅王呂臺之子,東平侯呂通為燕王,封呂通之弟呂莊為東平侯。未幾,宣平侯張敖卒,呂后因魯元公主之故,乃以子張偃為魯王,張敖賜諡為魯元王。自此高祖所封七子,唯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尚在。而惠帝假子恆山王劉不疑、淮陽王劉強先後早逝,世人皆不知其由,雖疑為呂太后所害,卻不得而知耳。呂太后見時機已至,乃復立相國官號,位高於左右丞相,以梁王呂產任之;趙王呂祿為上將軍,代太尉掌管國中軍機大權。陳平、周勃等老臣,虛有頭銜而已,實已盡被擱置。而諸呂除燕王呂通赴國外,餘者皆在長安為官,朝中重權,諸在諸呂掌中。正是:劉氏日暗疾風草,眼見根基將盡除。不知可有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