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金融家,“就可以立下永遠不倒的勢力,無論政權在誰手裡,咱們總是高等的人”。他自以為他為子女賺了錢,靠他的精明厲害和一家之主的地位,他在家庭裡是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和控制一切的。實則不然,他不關心抗戰,但是抗戰的熱潮,時代的風雨,時時在衝擊著他的家庭,他崇拜金錢的力量,但是金錢並未能維繫他與子女及他人的關係。他的大兒子在抗日前線犧牲了,兒媳李顏因為夫報仇之計不成,患了精神病,二兒子喬仁山本來就無心幫他經商,最後在抗戰熱情的鼓舞下,出走了。女兒不懂世事,一味摩登,最後為流氓所玩弄。他花幾萬塊錢買來的小老婆,也隨流氓逃往香港。他本想讓老友、畫家呂千秋之女呂以美嫁給喬仁山,以便長期幫他經商,做他的奴隸,呂以美拒絕接受他的安排,隨父親上了前方。喬紳的一切打算都落空了,他徹底陷於孤立的地位。透過對喬紳的遭遇的描寫,作家一方面諷刺了發國難財的投機奸商,鞭笞了他們的醜惡靈魂,另一方面告訴人們,一切有違於抗戰的行為都是可恥的,也是沒有出路的。
喬仁山的形象塑造,也包含著較為深刻的內容。這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他善於思考,有愛國熱情。他的內心,又充滿矛盾。父親送他到香港,一則讓他讀書,二則讓他打聽行情,購買貨物,但他只顧讀書,忘掉了經商的使命;他對“不管正義,只顧發財”的父親是厭惡的,但他又沒有勇氣徹底反抗他;他崇敬哥哥的犧牲精神,他渴望奔赴民族解放的戰場,為兄報仇,為國盡忠,但他又不忍心拋下慈愛的母親;他不滿意妹妹過分地放浪形骸的行為,但又不能果斷地將她引向正路;他理解大嫂為夫報仇的心情,甚至能夠忍受大嫂對他的指斥,但他又難以下定決心,立即奔赴大嫂所指明的復仇之路。面對大哥的遺像,他真誠地吐露自己的內心苦痛:
大哥!哥哥!你死的光榮,死得光明,我為什麼不死呢?你的骨頭變成灰,肉化為泥,可你的正氣老象花那麼香,永遠隨著春風吹入那正經人的心中,教歷史永遠香烈的活下去!我呢?我呢?我怎麼辦呢?難道這世間第一篇爛賬,都教我一個人去清算嗎?今天的哪一個有心胸的青年,不應當象你那樣趕到戰場,死在戰場?我並不怕死!可是,我要追隨著你的腳步,去到沙場,誰來安慰媽媽,照應妹妹,幫助大嫂,同情以美?嘔,這群不幸的婦女們!我不能走,不能走!我不能痛快的灑了我的血,而使她們老以淚洗面!可是,安慰媽媽就是我唯一的責任嗎?……至於爸爸,他總是爸爸呀!他不但給了我生命,彷彿也給了我命運。可是,我的命運就是敷衍爸爸!……我應當孝順我的爸爸,從而管鈔票叫祖父嗎?大哥,你說話呀,你指我一條明路啊!嘔,光榮的沉默,慘酷的沉默,你一聲也不出!我怎麼辦呢?
老舍說,他想把喬仁山寫成一個“罕默列特”(即莎士比亞筆下的漢姆雷特)式的人物,這個劇本最初的題目就叫《新罕默列特》,從這一段獨白看,老舍的確在寫一個複雜的性格。喬仁山的理想、熱情、思考,他的顧慮、缺少決斷和略帶悲觀,是揭示得相當充分和深刻的。這樣寫,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在國統區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苦痛和重重矛盾,在沒有找到出路之前,他們彷徨和苦悶,是很自然的。然而,喬仁山畢竟是新時代的青年,所以老舍不會讓他的青年主角永遠猶豫和悲觀下去。老舍說:“是的,我還是教他有所顧慮,行動遲緩,可是他根本不是個懷疑抗戰者;他不過是因看不上別人的行為,而略悲觀頹喪而已。這個頹喪可也沒有妨礙他去抗戰。”(注:《閒話我的七個話劇》。)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喬仁山最後終於衝破家庭的牢籠,戰勝自己的弱點,勇敢地奔赴抗戰的前方去了。老舍這樣處理,決不是給作品硬添上個光明尾巴,而是對最終走向抗戰的千千萬萬青年知識分子的一個禮讚,也為正在彷徨苦悶的青年指明瞭出路。它使劇本所表達的主題更完整、更深刻了,而且和老舍抗戰以來多次闡明的文藝應服務於抗戰的主張是一致的。
《歸去來兮》中的另外兩個人物呂千秋和李顏,較多地傾注著作者自己的感情,在老舍抗戰劇作的人物系列裡,他們是獨特的。呂千秋是一位畫家,他正直、熱情、樂觀,視金錢為醜惡,在貧困中執守善良無私的美德。他有一顆愛國之心,最後到前方去了。他的愛國熱情,不僅鼓舞了女兒,也教育了喬仁山。老舍寫這一人物,一方面是要塑造一位抗戰藝術家的形象,一方面則是透過他和喬紳的對比,表達自己的愛憎。呂千秋和喬紳,自幼是朋友,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是分道揚鑣的。喬紳錢財富足,最後落得眾叛親離,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