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的最後的淚水的,你是聆聽過作家的最後的呼號的,你應當向人民述說,向世界述說!
在那個年代,萬馬齊瘖,大概連太平湖也只能將波濤藏在水底。
老舍被迫害致死以後,胡潔青以及他們的子女,都受到了株連。在江青的授意下,從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開始,《北京日報》連續發表文章,對老舍進行所謂“公開批判”,幾乎把所有能夠置人於死地的帽子,都給老舍戴上了。林彪、江青一夥用汙穢的語言,發洩他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憎惡的情感,他們叫嚷不休的所謂“專政”,是專門對著好人的。他們無盡無休地幹壞事,使內亂一直持續了十年。一九七六年十月,作孽多端的“四人幫”終於被人民的力量打倒了!
黨和人民勝利了,祖國迎來了又一次解放!
逝者與生者的欣慰
打倒“四人幫”的偉大勝利,使全國人民沉浸於狂喜之中。隨著揭批“四人幫”反革命罪行的深入,受迫害的作家先後獲得解放,冤假錯案逐步平反昭雪。經黨中央批准,一九七八年六月三日,首都各界人士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老舍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李先念、鄧穎超、烏蘭夫、王震、郭沫若等送了花圈。鄧穎超、廖承志、沈雁冰、康克清以及老舍的生前友好巴金、曹禹、周揚、夏衍、周立波等參加了儀式,沈雁冰同志致了悼詞。
沈雁冰在悼詞中說,老舍先生是著名的愛國作家,他把一生貢獻給了祖國的文學藝術事業。他的作品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喜愛,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被尊稱為“人民藝術家”。悼詞指出,老舍先生的不幸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作家。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老作家、老朋友而感到十分悲痛。我們要學習老舍先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的精神,學習他勤勤懇懇、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學習他艱苦樸素、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聯絡群眾的優良作風,學習他熱愛勞動、力求進步、勇於創造,把畢生精力獻給祖國文藝事業的堅強意志。
從一九七八年一月起,全國各地報刊陸續發表懷念老舍的文章。我國一些著名的作家、藝術家紛紛撰寫文章,聲討林彪、“四人幫”迫害老舍的罪行,對老舍的不幸逝世表示了極大的悲痛。巴金說:“老舍同志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沒有能挽救他,我的確感到慚愧,也替我們那一代人感到慚愧。”(注:《懷念老舍同志》,《探索集》。)冰心說,當她聽到老舍去世的訊息時,猶如“一聲晴天霹靂”,她不敢設想,“這麼一個充滿了活力的人,怎麼會死呢”(注:《老舍和孩子們》,《人民戲劇》1978年第7期。)!曹禺說:“我常常想到他笑容可掬的臉。我深夜沉思,他的形象逐漸巨大、莊嚴起來。”他認為,老舍到死“都維護著人民的利益,維護著人的尊嚴”(注:《〈老舍的話劇藝術〉序》。)。同老舍一樣蜚聲中國文壇的這三位老作家,還對老舍的思想品德和文學貢獻,給予了熱情而崇高的評價。巴金指出:“老舍同志是偉大的愛國者。全國解放後,他從海外回來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他是寫作最勤奮的勞動模範,他是熱烈歌頌新中國的最大的‘歌德派’。”(注:《懷念老舍同志》。)曹禺指出:“如果說‘人傑’兩個字並不陳舊,我就把它奉獻給老舍先生。他就是中國當代的‘人傑’,這是全世界研究中國文學的人都承認了的。”(注:《〈老舍的話劇藝術〉序》。)冰心指出:“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傳神生動的語言,充分地表現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風光;充分地傳達了北京勞動人民的悲憤和辛酸,嚮往與希望。他的幽默裡有傷心的眼淚,黑暗裡又看到了階級友愛的溫暖和光明。每一個書中人物都用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北京話,談出了舊社會給他們打上的烙印或創傷。這一點,在我們一代的作家中是獨樹一幟的。”(注:《老舍和孩子們》。)
老舍是人民藝術家,他和人民的感情交流,主要體現在灌注著他的心血的作品中。老舍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作品是永存的。建國以後,老舍創作了大量的新作,尤其是話劇創作的成就,更為突出。但是,他過去的作品,除了《駱駝祥子》和《離婚》,其餘在建國後均未再版過。不必說《老張的哲學》和《二馬》,即使象《四世同堂》這樣的在現代文學史上並不多見的佳作,我們的年輕的讀者有幾個熟悉呢?建國之後,老舍因他的歌頌新社會的作品而獲得了崇高的讚譽,但是,就他的大多數舊作未能再版而言,他又受到了冷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