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大跌眼鏡,當即索要紙筆賦詩一首,對李香君的才情大為讚賞不已。
我們也不知道這侯方域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反正那麼多文人到李香君這兒來都沒發現並利用這個細節,侯方域第一次來就成功地利用了牆上的這幅畫,好好地拍了李香君的馬屁,或者不叫拍馬屁,應該說是與李香君成功地產生了獨特的溝通。這讓李香君這位眼界頗高的秦淮名妓一下子就對這位河南來的小夥子產生了無限好感。兩個人詩卷來往,感情迅速升溫,一下子便都墜入了愛河。管理學上有句名言,叫“細節決定成敗”,回頭看看侯方域的戀愛法,可見真理無處不在。
李香君傾心侯方域之後,決定再也不跟別人來往。按當時的風俗,侯方域這叫“梳攏”了李香君,但是要出一筆“梳攏”費。侯方域是來趕考的,又沒帶那麼錢,當時又沒信用卡可以先刷卡後付帳,所以心裡很著急。正在這時候,有人雪中送炭來了,那位楊龍友又出現了,而且是帶著大筆贊助費出現的,這下侯公子得償心願地住進了媚香樓,不僅為李香君買了很多首飾,還送了李香君一柄絹面的象牙宮扇作為定情物,上面繫著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正應了李香君“香扇墜兒”的雅號。
後來還是細心的李香君,發現了端倪,說這位楊龍友楊公子怎麼好像是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孫猴子呢?這麼關心你!這麼幫助你!你到南京,他接待,還把我介紹給你;你缺錢,他贊助你,讓我們終成眷屬。侯方域要是《大話西遊》裡的唐僧,也一定要對楊龍友唱一段“only you”了。不對,這裡面肯定有什麼蹊蹺。
侯方域一聽,也覺得有問題,於是就把這位“only you”請到了媚香樓,兩人一番暢談才知道,原來這楊龍友不過是個中間人而已,他所熱心做出的這一切都緣於他背後的一個人,那就是阮大鋮。
18 舞低楊柳樓心月,唱盡“桃花扇”底歌(3)
我們會很奇怪,阮大鋮怎麼會對侯方域的事兒這麼上心呢?這時候侯方域不過是復社的一個年輕文人而已。難道是他看中了李香君?那麼他自己來好了,幹嘛要費這麼大的周章呢?
原來,這阮大鋮是萬曆時期的進士,做了很多年的官,也是明朝有名的戲曲家。只因在官場上站錯了隊伍,投靠了魏忠賢,也就成了臭名昭著的閹黨的人。崇禎朝的時候,閹黨被清算,他也被罷職回了江南。後來時局動盪,他就一心想東山再起。但閹黨的對頭是東林黨,而復社也就是東林黨裡的年青人組織起來的。東林黨雖然在政治上不得勢,但卻一直象徵著社會主流的正義力量。阮大鋮想東山再起,就不惜重金拉攏侯方域這種復社中的骨幹力量,以圖讓東林黨人與社會輿論接受他。他知道自己以前的名聲很臭,不能直接出面,於是才有借楊龍友之手的曲意接納。
侯方域當時聽了這話,就沒有做聲。因為阮大鋮當年做官的時候與他父親的交情還是不錯的。況且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現在用了別人的錢了,就得領別人的情啊。
這時候反倒是躲在屏風後偷聽的李香君忍不住了,她氣憤地走出來,對侯方域說:“阮大鋮是什麼人?是個婦孺皆知的小人。官人受了他的資助,便要為他分說,這是因私廢公,是要被天下人恥笑的。阮大鋮資助的這些首飾衣裳我李香君還看不上眼呢。官人自可拿去退還。”說著,就把首飾、衣裳都拿了出來,扔在了桌上。
這對侯方域來說,不啻是當頭棒嚇,一下子就喚醒了他的政治立場,當即表示要按李香君的意思把贊助費退還,並堅決與阮大鋮劃清界限。
我不禁想問了,侯方域作為東林黨人、復社骨幹,對阮大鋮還未有斷然拒絕的意思,這十六七歲的李香君哪來的這麼高的政治覺悟的呢?
原來,在侯方域來到之前,復社的其他幾位主將陳貞慧、冒闢疆等人就經常在李香君這裡聚會,尤其是陳貞慧,那簡直就是李香君的精神導師。他們整日在縱論天下,李香君則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入耳且關心”起來,久而久之,就完全被同化了,再加上正是血氣方剛的青春歲月,政治的立場尤其容易鮮明起來,所以李香君的思想也就帶有了東林黨人典型的氣節論。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清亡以後,那些高談氣節的東林黨人,包括侯方域在內,有不少都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做了清廷的官,而獨獨這位旁聽生李香君,卻真正盡顯了東林黨人所期許的民族氣節。我想,這也是孔尚任之所以要從這個平凡女子身上寄託“興亡之感”的關鍵所在。所以為了突出這一點,孔尚任不惜在創作時篡改了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