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孔尚任這種明目張膽地思念明朝的情緒不落個滿門抄斬,自己恐怕也得嗚呼哀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康熙還算仁慈,還算給孔老夫子面子;而孔尚任也算膽大,也算是有情有義的好男兒。因為在那種白色恐怖下,他還敢寫這種“興亡之感”,那也算是文人中頂天立地的好漢了。
但我奇怪的是,既然要寫這種懷念明朝的“興亡之感”,他為什麼不寫史可法呢?或者鄭成功也行啊?再不就寫個當時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哪怕是朱自清這樣的不領救濟糧的有骨氣的文人也行啊,為什麼偏要去寫一個妓女呢?還要從這個妓女身上寄託沉重的“興亡之感”,這真的有點兒讓人想不通。難道真的是“英雄每多屠狗輩,青樓不乏俠女身”?
你還別說,我想孔尚任可能還真的是這樣認為的——越是那些底層的百姓,越在國破家亡之時會激發出俠氣、骨氣與正氣來。而李香君正是這樣一個人!
電視劇版的《桃花扇》有一個明顯失實的地方,那就是主演李香君的曹穎身高一米六八,而且身材略有些豐滿,而事實上的李香君雖然在後世有號稱俠女的風範,可實際上她的身材比較嬌小,身高最多也就一米六,又因為她唱歌唱得好,歌喉婉轉圓潤,所以當時李香君有個外號,叫“香扇墜兒”,就是形容她的氣質玲瓏剔透得有如系在香扇上一顆玉墜兒。那曹穎哪像是香扇墜兒啊?我看起碼也得是半截兒扇面兒,所以我說她與李香君的真實氣質並不相符。
有的人會奇怪,這麼嬌小的李香君為什麼後來名氣那麼大呢?她會幹得出那名震天下的“血濺桃花扇”的事來嗎?
其實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事實上越是濃縮的,越是精華的。李香君雖然身材瘦弱,但人家內在的小宇宙強大啊。女人往往是這樣的,表面上往往像哈姆雷特說的那樣——“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但哈姆雷特不知道,平時越是脆弱與平靜的事物,爆發起來越是強大與激烈,像地震、火山噴發和女人,都是這樣。
再者說,這“血濺桃花扇”又不是武松的“血濺鴛鴦樓”,非得五大三粗在少林寺學過武功才行,李香君的“血濺桃花扇”不過就是一出精神的悲歌而已。
18 舞低楊柳樓心月,唱盡“桃花扇”底歌(2)
當然,因為是精神的悲歌,所以它反倒要比武松的“血濺鴛鴦樓”要偉大、要壯烈得多。
當時的情況是,南明弘光朝的兵部尚書阮大鋮為了籠絡手握重兵的僉都御史田仰,就把李香君許給田仰做小妾。這兩個臭男人商量妥了,也根本不問李香君願意不願意,就派了人到李香君住的媚香樓來搶親。按當時的情勢,一個妓女被當朝大員看上了,不論你願意不願意,那都是沒轍兒的事兒。可李香君堅決不從,而且性子剛烈,在怒斥了阮大鋮的無恥、卑鄙之後,她一頭撞向牆去,當時血流滿地,昏死過去。後來還是一手撫養她長大的李貞麗代她上了花轎,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李香君為什麼寧死也不嫁給當朝大臣呢?而這個兵部尚書阮大鋮又怎麼偏偏看中了李香君呢?
這其中的源由都牽扯到一個重要的男人,他的名字叫侯方域。
侯方域是河南商丘人,祖父和父親都是大明朝有名的忠臣。他自己和方以智、陳貞慧、冒闢疆合稱明末“復社四公子”,又與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文章三大家”,是個才華橫溢的大帥哥。
在侯方域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到南京來參加禮部的會試,備考之餘,經友人楊龍友的介紹,認識了李香君。當時這位大帥哥第一次來到十六歲的李香君的房間時,一抬眼就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寬約兩尺“寒江曉泛圖”的水墨橫卷,畫的意境十分高遠,關鍵是畫的結構佈局很龐大、很大氣,畫上還題著一首詩,其中一句“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讓侯大才子大為讚賞。
他仔細一看,詩與畫都沒題落款,當時就覺得很奇怪。按道理,文人作詩作畫沒有不題落款的呀。實在不好意思題的,恐怕就是水平太差,練習之作,題上去丟人,所以才不題。但要是這樣的話,也不會被裱起來掛上牆啊?所以侯方域就很奇怪的問,這幅橫卷如此高妙,怎麼沒落款呢?而且這畫風詩風如此大氣,此等名家,我博學多識的侯方域以前怎麼沒見過他的作品呢?
侯方域一好奇,李香君就笑了,輕啟朱唇,淡淡地說了句:“此小女子塗鴉之作,因不足為道,故未落名款。”也就是說,這我隨便畫畫寫寫,隨便裱裱掛掛的,所以沒當回事兒,也就沒題名落款。
這一下,侯方域大吃一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