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有德,而是孫元化;促成孔有德叛亂的不是孫元化,而是周延儒……
但是崇禎繼續堅持“不能查”政策,嚴厲彈壓餘應桂,將他降官三級,以示懲戒。
周延儒再一次安然涉險。
風又起來了,風繼續吹。
不怕死的工科給事中李春旺上疏,說薊遼總督曹文蘅和西協監視太監一直以來互相攻擊,置國事於不顧,而每每在攻擊當中都要帶出周延儒,可見周延儒在其中也扮演不乾不淨的角色,這實在是國家治亂盛衰之大不幸啊。臣建議這三個人都應革職棄用。
李春旺的奏疏崇禎沒有批覆。他既沒有調查周延儒等人,也沒有責備李,而是選擇了沉默。
崇禎想不通,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不怕死的黨爭嗎?
幾乎滿朝的御史及百官都在爭先恐後地彈劾周延儒,他雖然嚴厲彈壓,卻不能阻止彈劾風潮的沿續。
難道周延儒——真的有問題?
如果周延儒真有問題,那麼我崇禎的臉面放哪兒去啊?是我力排眾議重用了他!
我該怎麼辦?不用周延儒,我還能用誰?我又敢用誰?
崇禎陷入了沉默,傷心的沉默。
在溫體仁看來,崇禎的沉默是耐人尋味的。
這是歷史性的沉默。
這個沉默預示著一個拐點的誕生,預示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信任度的遊離。
向左走?向右走?對崇禎來說是一個新選擇,對溫體仁來說同樣是一個新選擇。
選擇是人生的第一功課。
選擇決定成敗生死,溫體仁在他生命最關鍵的時刻果斷做出選擇:結束韜光養晦,開始暗中使力,一定要扳倒周延儒。
而他一手引進的吏部尚書閔洪學在此時開始效力於他,閔洪學把收人心的事都歸攏到溫體仁名下,把有過錯的事都推諉給周延儒。一時間溫體仁政績卓著,人氣大增,百官們紛紛奔走於溫體仁門下,周延儒則門庭冷落鞍馬稀。
官場的平衡被打破了。周延儒知道溫體仁在蟄伏多時之後重新出手了。溫體仁此番出手,重器是閔洪學。閔洪學仗著吏部尚書的位置,籠絡百官,為溫體仁積聚力量,以圖致命一擊!
必須要摧毀溫體仁的重器。舊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要建起來。
周延儒的黨羽開始出擊。給事中王績燦、御史劉令譽、周堪賡等上疏彈劾閔洪學,而這其中,堪稱周延儒重器的則是兵部員外郎華允誠。
華允誠的理論功底非常紮實,他高屋建瓴地歸納了國事的三大可惜、四大可憂,從而引出內閣次輔溫體仁與吏部尚書閔洪學之不可告人關係。他說溫體仁操縱吏部,而吏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