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俄國武裝保護清政府,交換條件是在滿洲設立貿易機構;第三,中國政權若發生變動,那麼我們不容許新政權把權力擴張到蒙古;蒙古如果想加入俄國,那咱沒有理由不同意居民百姓的要求;第四,與中國的新政權建立友好關係,一切港口對我們開放。
政府對其計劃的反饋是:第一,指示在北京的東正教傳教士團堅持下去,準備和新政權打交道。如果有生命危險的話,才可以撤離。第二,派海軍少將普提雅廷到中國沿海隨機活動,不管新政權舊政權,哪怕是地方政權,都可以與之建立聯絡,並且爭取與其他列強平等的對華海上貿易權益。
天京政權的性質與素質,註定了西方列強在瞭解它之後會離它越來越遠,離清政府反而近了些。就連洪秀全曾經的老師羅孝全,過後也發現這學生不是個東西了……1860年,羅孝全終於衝破重重阻力到了南京,見到了自己的學生。
學生封他高官厚爵,更慷慨的是,一下子給他分配仨老婆。老師的目標當然不是中國式男人的理想生活……妻妾成群,而是想把完整的耶穌真理傳佈給學生,然後兩人合作再傳給全體中國百姓。問題是這學生不但是個修正主義者……把上帝修得跟中國的玉皇大帝似的,還是個忽悠主義者……掛羊頭賣狗肉,借上帝的幌子,做中國的皇帝夢呢。
於是,1862年,羅孝全偷偷跑離了南京。他對他學生的評價變成了這樣的:〃事實上,我認為他瘋了,尤其是在宗教事務上,而且我也懷疑他對事情是否有健全的理智……我認為他們不具備任何有條理的政府,他們也不懂怎樣讓政府正常運作。〃①
當然,清政府比上天京政府,也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但是清政府長期科舉,讀了二百年書了,政府好歹是由讀書人組成的;天京政府靠造反起家,除了洪秀全那種連秀才都考不上的半吊子讀書人之外,更多的是燒炭工……一字不識的人。所以西方最後選擇清政府一點也不奇怪,選擇太平政府倒是奇怪了。這對清政府來講,是好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清政府的日子會好過些。因為,清政府在執行條約方面的折扣精神一直激怒著西方。按照美國學者丹涅特的分析,1853年太平天國處於第一次勝利高潮的時候,列強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卻臨近一個危急點,具體來講,外國人有如下不滿:
→虹→橋→書→吧→。
第47節:外國聽說拜上帝教,樂了(5)
第一,商業社團,特別是英國商業社團,對於條約中的商業權益始終不滿意。香港,作為一個商業中心來說,成敗一直是無關宏旨的。廈門、福州和寧波則已經令人失望。一般的情緒是,非將中國完全開放通商,則不會令人滿意。
第二,爭取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失敗,正激怒著從事該項貿易的人們,儘管貿易為中國官員公開放縱,但他們卻蒙受走私販的惡名。
第三,中國人一向擅長於在泥守條約文字之下,把其中很多關於貿易和外交往來的規定,弄得形同虛設。廣州城依舊深仇似海,它的城門緊閉,行動無禮,它的總督,也就是負責經辦帝國外交的那位總督葉名琛,外國公使依然連面都見不到。
第四,1850年即位的新皇帝的時代,是看得出以公然排外的情緒為特徵的。
第五,中國政府對於因違犯條約以及因缺乏那些業經許給外國人的保護而產生的種種要求,已經表示出規避解決的意向。①
看來,從五口通商到現在,十年的時間內,外國人已積累了一肚子的怨氣。現在,他們要井噴了。他們一邊去南京考察太平天國,一邊根據條約規定提出了修約要求。對清政府來講,既要對付太平叛亂,還得應付外國搗亂,屋漏偏逢連陰雨,禍不單行哪!
§虹§橋§書§吧§BOOK。
第48節:1854年:英國帶頭要修約(1)
3.1854年:英國帶頭要修約
前面說過,廣州反入城的勝利引起了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暴怒,準備再揍大清一頓,但是巴麥尊下臺了。繼任外相們由於中近東的國際局勢,無力繼承巴麥尊的〃遺〃志,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過大清,他們有自己的日程表。1853年,英國外相剋拉蘭敦(Clarendon)給駐華公使文翰發出訓令,要求文翰為1854年的修約作出準備。所謂的修約,中英《南京條約》及中英《虎門條約》裡都沒有任何相關條文,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裡都明文規定,也就是12年後修約。援引中英《虎門條約》裡所謂的片面最惠國待遇,英國認定自己也具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