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內容簡介
本書生動的記錄了20世紀各代留蘇學子們的奮鬥歷程、學習成績、精神風貌和為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信念堅定、理想遠大、追求執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熱愛是他們共同的特質,謹以此書紀念毛澤東同志“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講話五十週年。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目錄(1)
序
自序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早上七點四十分,十七歲的我,作為中蘇關係解凍後國家第一批派往蘇聯的大學生,登上了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列車。列車徐徐啟動了,並且越開越快,而父親仍在追著火車跑,邊跑邊向我招手,可終於什麼也看不見了。剛剛與父母親人瀟灑道別的我忍不住痛哭失聲,心裡竟是那般茫然,不知這隆隆列車要將我帶到怎樣遙遠而陌生的國度……
第一章 大浪淘沙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壯懷激烈的青年人,來到莫斯科探求中國革命的道路。大學校園內的狂風驟雨,引導他們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章 烽火綠洲
這是一群特殊的老人。他們彼此之間用流利的俄語交談;他們相互對待如同兄弟姐妹;他們對俄羅斯的文化、飲食有著深深的依戀;他們稱蘇聯為自己的故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際兒童院的孩子”。
第三章 開路先鋒
時間一天天地飛逝。二十一個年輕人在勤奮學習的同時,心情陷入了深深的惶惑中。進入蘇聯最高等學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了。
第四章 決策
一、 “一邊倒”
毛澤東宣佈,即將誕生的新中國要全方位地站在蘇聯一邊,實行向蘇聯“一邊倒”政策。他說:“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二、 以俄為師
新國家的建設,急需大量具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建設和管理人才。決策者很快意識到,現有人才水平和人才儲備,與日新月異的需求相差甚遠。
三、 歷史意義
“按照我們所最急需的門類,最迅速地派遣若干組專家、優秀的科學工作人員和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到蘇聯和其他國家去作一年到兩年的實習,或者當研究生,回國以後立即在科學院和政府各部分別建立發展這些科學和技術的基礎,並且大量培養新的幹部”是使我國的科技水平達到世界其他大國的最迅速有效地的道路。
第五章 夢開始的地方
一、 緣起
沒有任何語言基礎,沒有任何精神上的準備,新中國的第一批留學生,猶如一群赤手空拳的戰士衝上了前線。
二、 留蘇預備部
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零年,留蘇預備部在新中國教育的的歷史星空中如流星般短暫。然而,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從它的懷抱走出了不勝列舉的新中國領導人、科學泰斗、學者名流,還有無數為祖國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各行各業的骨幹。這裡,銘刻了他們矢志報國的豪情;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艱難求索的足跡;這裡,是眾多新中國未來棟樑之材放飛夢想的起點。
三、 優中選優
到了發榜的時候,別的同學都陸續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可是籍傳茂的通知還遲遲不來。他平時學習成績優秀,考的也挺滿意,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吧? 籍傳茂和家人有些忐忑不安。
四、 “過三關”
留學生的選拔工作,事關國家的未來,是一項無比嚴肅的政治任務。因此,有關部門嚴格遵循一套嚴格得近乎苛刻的選拔標準和工作程式,以確保遴選出最可靠、最優秀的未來建設者。選拔條件是如此嚴格,以至於當時有一種說法,叫做“夠得上入黨條件,卻不一定夠得上留蘇條件”。
五、 “填鴨式”教學
早晨八點,同學們開始上課,除了中午一個小時午休時間,課程一直延續到下午四點半。下課後,老師離開了,可是教室裡仍然座無虛席。學生們在上自習。每個人都在各自高聲朗讀。教室裡聲浪滾滾,可是居然各學各的,互不影響。
六、 伙食之好是出了名的
目錄(2)
留蘇預備班的伙食,即便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