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寇,獲得大勝。這之後他官運亨通,一直升到了現在的位置。
在當時的朝廷中,有三個人是言官們不怎麼敢惹的:楊博、譚綸以及這個王崇古。
所謂不敢惹,絕不是因為官銜問題,越大的官罵得越起勁,此三人之所以能倖免,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殊身份——軍事文官。
在明代武將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視的,經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繼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倖免,而進士出身改行當武將的,就不同了,這類人既有文化,又會打仗,且由於長期在邊界砍人,性情比較彪悍,不守遊戲規則,你要是敢罵他,他沒準就敢拿刀砍你,看誰吃虧。
而這位王崇古除了喜歡領兵打仗外,還有後臺,作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進士,他和高拱同學的關係很好。
於是他被委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職務——宣大總督。
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只有四處,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講的四個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薊州、遼東,它們是明代邊界最讓人頭疼,也最難防守的重要據點。
所以自明代中期後,它們被分為兩個獨立軍區(宣大、薊遼),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揮官為總督,超越各級總兵,是明朝國防部長(兵部尚書)以下最高階別的軍事長官,只有最富軍事經驗的將領才能擔當此任。
順便說一句,當時的薊遼總督是譚綸,而他手下的兩位總兵分別是薊州總兵戚繼光,以及遼東總兵李成梁。
看到這個豪華陣容,你就應該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個多麼光榮的工作。
躊躇滿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天大的金元寶即將砸到他的頭上。
【飛來橫財】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幾乎同一時刻,一個人從蒙古韃靼的帳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鄉投去了最後仇恨的一瞥,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那裡是敵人的營壘。
於是天明之時,邊關的明軍突然開始緊急戒備,並派出快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總督:橫財來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把漢那吉,是俺答的孫子,說起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當年闖到北京城下,殺人放火好不威風,然而現在他的孫子竟然跑到敵人那邊,當了叛徒,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戀愛問題。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不久前,把漢那吉準備要娶媳婦了,而且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夥子一天到晚都樂呵呵的。
可事情壞就壞在這個漂亮上,有一天,爺爺看見了這位孫媳婦,便當機立斷:把漢那吉你再娶一個吧,這個我就帶回家了。
順便講一下,據某些史料記載,這位孫媳婦也是俺答的外孫女,要這麼算起來,那俺答應該算是亂倫了,不過從這位仁兄以往幹過的種種“光輝事蹟”來看,搞這麼一出倒也不出奇。
雖說當時沒有什麼婚姻法,韃靼部落也不講究什麼三綱五常,但把漢那吉依然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個老婆,竟然被老頭搶走了,真是豈有此理!
可這位老頭偏偏是他的爺爺,還是部落首領,自己一無兵,二無權,又能怎樣呢?
思前想後,他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方法——投奔明朝。就算不能帶兵打回去,至少也能出一口惡氣。
於是事情就鬧到了這個份上,邊關守將撈到這麼個重量級人物,十分高興,馬上派快馬去向王崇古報喜。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誇獎,卻是一番嚴厲的訓話:自今日起,全軍收縮,準備迎戰!
此外還有一條特別的宣告:副將(副總兵級別)以上軍官一律不得外出作戰!
這是一條讓人莫名其妙的命令,軍官不去打仗,難道讓小兵指揮?
事實證明,王崇古同志作出了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
三天之後,俺答就來了,帶著他的全部家當——十幾萬蒙古騎兵。
但這一次他們似乎不是來搶東西的,在大同宣府附近轉悠了好幾天,不斷挑釁鬧事,但邊防軍牢記王崇古的教誨,打死也不出頭,偶爾只派小股部隊出去轉轉,就這麼折騰了幾天,蒙古軍糧食吃光了,才抓了幾個小兵,只能打道回府。
身為一名長期從事搶劫工作的專業人士,俺答有著充分的綁票經驗,抓人、談判、收贖金一整套流程瞭如指掌,而現在自己的孫子成了敵人的人質,作為該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他沒有去談判,籌集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