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還要準備許多給門房的紅包。
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方法,海瑞兄不但讓胡宗憲牢記住了他的名字,且一分錢沒花,還從胡總督那裡額外掙了好幾千兩銀子。
說到底,這事還得怪胡宗憲沒有管好自己的親屬,雖說他本人也貪,但還不至於和海瑞這種級別的人打交道。可惜他的兒子沒有他的覺悟。
話說胡公子有一個習慣——旅遊,當然他旅遊自己不用花錢,反正老子的老子是總督,一路走過來就一路吃,一路拿,順便掙點零花錢,這還不算,他還喜歡反覆遊覽同一景區,走回頭路,拿回頭錢。
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知府知縣盼著他去,畢竟是總督的兒子,能美言兩句也是好的,反正招待費不用自己出,何樂而不為。
但是海瑞不願意,在他看來,國家的錢也是錢,絕對不能亂花,對此很不感冒。可是不感冒也好,不願意也罷,該來的還是要來。
在一次遊覽途中,胡公子恰好經過淳安,便大搖大擺地住進了當地招待所,等著縣太爺來請安,事情就此開始。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海瑞的耳朵裡,儘管下屬反覆強調這是胡宗憲的兒子,海瑞的回答卻只有一句:
“胡宗憲的兒子,又不是胡宗憲,管他做甚?”
招待所的工作人員接到指示,就按打發一般客人的標準請胡公子用飯,海瑞先生自己吃糙米飯,喝鹹菜湯,他招待客人的水平自然也高不到哪裡去。於是很快第二個訊息傳來,胡公子大發脾氣,把廚子連同招待所管理員吊起來狠打了一頓。
大家都急了,正想著如何收這個場,讓總督的兒子消消氣,海瑞卻把桌子一拍,大喊一聲:
“還反了他了,馬上派人過去,把他也吊起來打!”
這個天才的創意超出了所有人的思維範疇,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包括打人的衙役在內。看見沒人動,海瑞又拍了一次桌子,加了一把油:
“去打就是了,有什麼事情我負責!”
本來就不待見你,竟然還敢逞威風,打不死你個兔崽子!
好,這可是你說的,反正有人背黑鍋,不打白不打,於是眾人趕過去一陣火拼,雖說胡公子身邊有幾個流氓地痞,到底打不過衙門裡的職業打手,被海扁了一頓,這還不算,海縣令做完了打手還要幹搶劫,連這位胡公子身邊帶著的幾千兩銀子也充了公。
人打完了,癮過足了,鼻青臉腫的胡公子被送走了,海大人也差不多該完蛋了。這就是當時眾人對時局的一致看法。打了人家的兒子,搶了人家的錢,還不收拾你,那就真是沒有天理了。
海瑞卻不這麼看,他告訴驚慌失措的下屬們,無須害怕,這件事情他能搞定。
怎麼搞定?去磕頭請安送錢人家都未必理你!
不用,不用,既不用送錢,也不用賠禮,只需要一封信而已。
事實確實如此,萬事如意,天下太平,一封信足矣。
奇蹟啊,現將此信主要內容介紹如下,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胡大人,我記得你以前出外巡視的時候曾經說過,各州縣都要節約,過路官員不準鋪張浪費,但今天我縣接待一個過往人員的時候,他認為招待過於簡單,竟然毒打了服務員,還敢自稱是您的兒子,我一直聽說您對兒女的教育很嚴格,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呢?這個人一定是假冒的,敗壞您的名聲,如此惡劣,令人髮指,為示懲戒,他的全部財產已被我沒收,充入國庫,並把此人送到你那裡去,讓你發落。
胡宗憲看到之後哭笑不得,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海瑞依然當他的縣令,胡宗憲依然抗他的倭,倒是那位胡公子,據說回去後又捱了老爹一頓臭罵,從此旅遊興致大減。
這是一段為許多史書轉載的記錄,用以描繪海瑞先生的光輝形象,但事實上,在它的背後,還隱藏著兩個不為人見的重要資訊:
首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海瑞先生雖然吃糙米飯,穿破衣爛衫,處事堅決不留餘地,卻並不是個笨人,蠢人做不了清官,只能當蠢官。
而隱藏得更深的一點是:胡宗憲是一個品格比較高尚的人,雖說海瑞動了腦筋,做了篇文章,但胡宗憲要收拾他,也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總督要整知縣,隨便找個由頭就行了,兒子被打了,臉也丟了,胡總督卻沒有秋後算賬。所以他雖然不是個好父親,卻實在是個好總督。
這一次,海瑞安全過關,但說到底,還是因為遇見了好人,下一次,他就沒這麼幸運了。
說來慚愧,明代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