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2月10日,即預備會議的最後一天,突然向會議提出《催促蔣介石繼續執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權案》及《個人引退之附帶宣告》。汪的提案為預備會議透過,決定由蔣介石籌備,於1928年1月1日至15日在南京召開二屆四中全會。
周佛海隨蔣介石之退而退,也隨蔣介石之進而進。蔣介石宣佈下野之後,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組,周佛海辭職,由南京回到上海。旋即應戴季陶之邀,赴廣州任中山大學教授。廣州事變發生後,他又回到上海。由於蔣介石即將重新上臺,指定周佛海等人在上海辦一個刊物,並由周佛海負總責。1928年1月,蔣介石東山再起,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後,即派周佛海為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主辦《新生命》(1)
蔣介石下野之後,不僅為其重新上臺在外交、軍事、政治等方面進行準備,而且也為其上臺進行輿論準備,為其實施*統治,推行*反人民的政策製造理論根據。因此,在他下野之時,就指令周佛海、陳布雷、戴季陶、邵力子、陳果夫等人為其創辦一種理論性的刊物,並由周佛海負總責。周佛海等人把這個刊物,起名為“新生命”,作為月刊,定期出版。
《新生命》雜誌於1928年1月在上海創刊出版,由“新生命書局”發行。地點在霞飛路〔今淮海路〕霞飛坊19號。1930年12月停刊,共出三卷,總計36期。它的創刊與停刊,如周佛海在停刊號發表的《三年來之本刊》一文中所說:“本刊的創刊,是在全國督促本黨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四次全會開會的時候。本刊的休刊,是在全國屬望本黨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四次全會開會之後。”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清黨,是對孫中山的三*義和三大政策的背叛,但《新生命》月刊卻以宣傳與鼓吹所謂孫中山先生的“三*義”相標榜,宣稱其主旨“在與反動的右傾與危險的右傾相鬥爭,為全黨建立科學的三*義的理論。”44由戴季陶撰寫的《發刊詞》也聲稱:“闡明三*義的理論,發揚三*義的精神,便是本刊的第一個使命。”
周佛海作為《新生命》月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在該刊發表了大量文章。在創刊號,周佛海發表了《今後的革命》和《民生主義的特點》兩篇文章。
在《今後的革命》一文中,周佛海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反蔣各派,尤其集中指向中國共產黨。他聲稱:過去的一年,國民革命軍的努力,發展到長江、擴張到中原和西北,中國的版圖三分之二以上,都隸屬在*幟之下,因此,“過去的革命,不能不說有相當的成功。但是事實上,黨的主義和政策,沒有實行,黨的信用,因而墮落;黨的軋轢和分裂,繼續增長,黨的中心,因而失墜。黨的信用墜落和黨的中心失墜,使黨的環境更加惡劣,革命的前途更加艱難。”
周佛海不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由於蔣介石、汪精衛背叛孫中山的三*義和三大政策,卻汙衊是由於“有些地方,政權黨權,為共產黨徒所劫持”。他汙衊說:“自從武漢黨部和政府,被共產黨劫持之後,黨的中心,突然失墜。直到現在,沒有事實上能夠統一指導全黨的中心。”
那麼,今後國民黨應該如何“革命”呢?他說,首先在民眾運動方面,必須打破共產黨對民眾運動的領導,即他所誣稱的“把持”。在黨的方面,“就是要建設黨的理論,嚴密黨的組織,實行黨內無派的原則”。所謂“建設黨的理論”,就是要“確定一個三*義的中心理論”。45也就是說,要同共產主義的理論進行鬥爭。
孫中山先生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新解釋了他的三*義學說;只有重新解釋的三*義,才是孫中山先生三*義的精髓,而且這種三*義是與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運動的三大政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任何將二者分裂的三*義,都是違背孫中山先生本意的三*義,是假三*義。
關於“民生主義”,孫中山先生解釋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孫中山先生所說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其含義是明確的,即*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但是,周佛海卻玩弄偷樑換柱的手法。他說:“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很不易簡單概況答覆的問題”,其原因是由於其“流派既多,其所理想的社會,又各不相同”。而且,他說,即以*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而論,也都包括在“民生主義”之內,只是實現的方法不同而已。他說*主義是以階級鬥爭作為實現的手段,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