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南的蒲田遷往千里迢迢的異鄉湖南沅陵,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佛海的父親既然是清末舉人,那麼他的祖輩當然也是有一定田產的大富人家。而舊時官場,也是無官不貪,否則,周夔九也難於養活一個五口之家。但是,由蒲田到沅陵,就是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也要準備相當的川資,何況是在當年,而且運送的又是死人?由此可知,即使家產萬貫,也會變賣用盡。1942年5月,周佛海在其所寫《苦學記》一文中,回憶當時為赴日留學,籌集路費與生活費時,曾稱他家有薄田百餘畝。在當年,一個家庭有百餘畝田產,哪怕是薄田,也是一戶相當殷實的人家。果如此,稍微變賣一些田產,即可籌集一筆可觀的費用,根本用不著由其母東挪西借和老師同學幫忙籌措了。
實際上,在周夔九死後,他家除了祖輩留下的一所宅院外,只有8畝田產。當然,那時將8畝田租佃出去,其田租收入也可以勉強維持一個四口之家的簡樸生活。正因如此,周佛海也才能不像其他貧苦農家子弟一樣,從小就得種地幫助家庭維持生計,而能在返鄉後的第二年,即1908年在本村私塾就讀,開始接受啟蒙教育。
舊時鄉塾,傳授的雖然是孔孟之道等傳統文化,但塾師很講究閱讀寫作等文學能力的培養,而且課程單一,每天習文寫字,吟詩作詞,如此而已。周佛海雖然未能在書法上有所造詣,甚至可以說,他的書法低劣至極,但是,卻在文學上有了根底,為他以後,無論是在寫文章或作詩上,都奠定了很紮實的基礎。。 最好的txt下載網
野心青年(2)
經過四年的鄉塾啟蒙教育,1912年,周佛海便僥倖考入了縣立高等小學堂,即現在小學的高年級。所謂僥倖,是因為這種學校是在辛亥革命後*剛剛公佈施行的。當時,這種學校數量很少,沅陵縣僅此一所,但是投考的人很多。無論是小學或中學,課程的設定、學科門類都比較多,除了國文之類,還有算術及自然等課程。許多私塾出身的考生,因為對此不懂,而不能考取。周佛海雖然也是由塾生投考高等小學,由於他閱讀過樑啟超的“中國魂”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梁啟超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國文的考試中,作文時模仿梁啟超的文筆,引用了梁啟超所闡發的許多新知識和新名詞,因而深得閱卷先生的讚許;在算術考試中,由於他的表兄幫他改正了演算中的錯誤,因而獲得了好成績,而被錄取。
周佛海在《苦學記》中,憶及報考縣立高等小學校的情景時曾說:
辛亥革命的時候,我才15歲,在鄉村一個私塾裡讀書。第二年民國元年,我們鄉下有幾個學生,都進城考了高等小學。我的訊息很慢,等到考期已過,我才知道,於是請求母親准許進城運動補考。到了城裡探聽,知道距發榜的日子,只有三天,絕對不能再考了。我那時非常失望,湊巧那時縣政府的教育科長,是我鄉下的呂鶴立先生。我便請他寫了一封信給小學校長。居然得到允許了。因為這是我一生髮軔的起點,現在還很清楚地記得。我一個表兄,當時在中學讀書,送我去考,補考的只有我一個人,在窗明几淨的校長室考的。國文題是《愛國說》,還有兩個加法的算術。國文完了卷就做算術。算術的答案,我沒有把握,湊巧這時校長不在房間,我的表兄在窗外探頭探腦地向內張望。我便把算術答案給他看。他輕輕地由窗外告訴我說尾數上少了一個圈,於是我把圈加上,考試就算完了。1
按年齡,1912年,周佛海已是15歲的少年了,依照今天的入學標準,應該是初中畢業,進入高階中學的年齡了,可他連兩個加法的算術都不會做,如果不是他的表兄幫他補上一個“0”,算術的成績只能得個“0”分了。考試完了,他對自己能否考取毫無把握。他說:
考雖考了,究竟能不能取,還是一個問題。因為當時許多年紀比我大,學問比我好的老童生去投考,而名額又不很多。所以非常擔憂。哪曉得發榜的那一天,我竟中了第一名。當時真是喜出望外!馬上帶信回家,報告母親,她老人家當然歡喜。我自己想來想去,竟想不出何以會考得第一的理由,難道是校長徇教育科長的情面嗎?後來進了學校,聽見閱卷的國文先生說,才知道這個道理。原來我當時雖在鄉下私塾,不知道從哪裡弄得兩本梁任公的《中國魂》,讀得濫熟。我就學他的文筆,把許多新知識、新名詞,以及憂時憤世的論調,裝入“愛國說”文裡去。2
在當時風氣未開的小州縣,居然有這樣的文章,當然要考第一了。
周佛海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少年。因為他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