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派鄧小平和張雲逸同志進入廣西工作。張雲逸同志擔任了原桂系李明瑞部軍官教導總隊負責人,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大隊長,南寧警備司令。他根據黨的指示,為把教導總隊和警備第四大隊改造為革命的軍隊,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顯著的成效。李明瑞在鄧小平、張雲逸同志的教育幫助下,後來參加了革命,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使他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1929年12月至1930年2月,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有張雲逸、韋拔群、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參加,先後舉行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七軍和第八軍,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當時,張雲逸同志任紅七軍軍長。
1930年2月至3月,紅七軍粉碎了桂系軍閥的猖狂反撲和進攻。4、5月間張雲逸和李明瑞等同志率部到敵人統治薄弱的黔桂邊境進行遊擊戰爭,攻佔貴州榕江,全殲守敵。6月初,紅七軍回師右江予敵以重大打擊,重新攻佔百色和解放右江沿岸的奉議、恩隆等縣城。後來,紅七軍奉令北上,在鄧小平同志直接領導下,抵制了“立三路線”攻打桂林、柳州等城市的錯誤,沿粵桂邊界率領該軍到達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紅七軍在一年多時間裡,經歷了一系列戰鬥,輾轉七千多里,終於勝利到達中央蘇區,得到了中央“轉戰千里”的獎譽,張雲逸同志受到了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的親切接見。
後來,張雲逸同志曾任粵贛軍區司令員、一方面軍副參謀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長等職,參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跟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同志,踏上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道路。長征中,張雲逸同志協助劉伯承總參謀長組織完成突破烏江的任務。他親自察看地形,指導部隊架設浮橋,保證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烏江。1936年12月7日,張雲逸同志被任命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我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的協議,將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為新四軍,黨中央任命張雲逸同志為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他是組建新四軍的領導人之一,參加了新四軍的整編、集中、展開的一系列工作。1938年4、5月間,黨中央、毛主席指示新四軍第四支隊在江北皖中展開,11月,張雲逸同志率軍部特務營到達江北舒城地區,傳達貫徹東進方針,恢復已被取消的挺進團,指揮四支隊八團挺進淮南路東,開展皖東遊擊戰爭,擴編江北遊擊縱隊,擔負皖中抗戰任務,推動四支隊全部東進。1939年5月,成立江北指揮部,張雲逸同志兼任指揮,並任前委書記,統一領導新四軍江北部隊。在張雲逸同志領導下,積極貫徹中央指示,發展抗日武裝力量,擴編部隊。除第四支隊外,以八團為基礎,成立了第五支隊。五支隊挺進到津浦路東,四支隊進到淮南路以東、津浦路以西的藕塘地區,從而完成了戰略展開。到1940年,實現了北與八路軍打通關係、東與蘇中新四軍取得聯絡的任務,為開闢淮南邊區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1939年11月,劉少奇同志到達江北指揮部,傳達了中央向敵後發展的方針。張雲逸同志堅決擁護中央的指示和少奇同志的領導,推進了皖東的抗戰局面。12月,蔣介石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蔣介石命令國民黨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向我津浦路西進攻,接著又令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向我津浦路東進攻,企圖夾擊消滅我軍。張雲逸同志堅決貫徹黨中央反摩擦的方針和中原局劉少奇同志的指示,積極做好自衛反擊的準備,堅決貫徹先擊桂頑、後擊韓頑的方針,先集中主力於津浦路西,攻克了定遠城,取得了反桂頑作戰的勝利,繼又指揮四、五支隊及由蘇中向路東增援的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展開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反韓自衛戰,取得了第一次華中反頑作戰的重大勝利,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打擊了反共頑固派的氣焰,開闢了皖東抗日根據地。陳毅同志曾經說過:“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黃橋”,高度評價了半塔自衛戰的重大意義。
皖南事變後,張雲逸同志被任命為新四軍副軍長併兼第二師師長,直接領導二師堅持淮南地區的鬥爭。1941年3月18日,他同鄧子恢同志主持召開了政治工作會議,進一步貫徹中央關於反頑鬥爭的指示,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夏季又召開了參謀工作會議,作了《作戰參謀戰時怎樣工作》的講話。1942年夏,他調回軍部專任副軍長前,指示二師供給部開辦了飛馬菸廠,後來又在二師供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