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李斯面容一肅,道,“先生醉語乎?此時曹三尚未出生呢。在下乃奉大王之命,特於此地相候,邀先生歸咸陽。”
尉繚聞言,探手入喉,摳,再低頭,將適才所食一通嘔吐乾淨,又取雪嗽口,而後說道,“好酒好肉,老翁已無福消受,而況富貴榮華乎?廷尉豈不聞歌雲:寓形宇內能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老夫將西遊,廷尉幸勿強留。”
尉繚這招夠狠,而李斯的神經也夠粗大,好整以暇地靜靜旁觀,不露半點驚奇之色。李斯慢悠悠地喝了口酒,這才開始說尉繚。李斯以前說嬴政,雖時有激烈言辭,卻始終恪守上下尊卑之分。今日說尉繚,因地位相等,則語氣格外輕鬆,甚至流於調侃。
在這世上,並非每個人都有強點,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有弱點。只要找到弱點,則說無不成。那麼,尉繚的弱點是什麼?但見李斯閒閒說道,“天下大勢,先生想必瞭然於胸。無論秦軍是殘暴嗜殺,還是仁義惜殺,皆可統一天下。”說著,李斯殷勤為尉繚酌酒,舉杯相祝。尉繚沮喪氣奪,不由對飲。
李斯再道,“先生著《尉繚子》,以兵者為兇器,以仁義為鵠的。今秦欲併吞天下,以仁義取之亦可,以武功取之亦可。孔子曾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秦一旦取天下,不由先生之道,恐先生將與孔子同悲也。”
李斯說完,再割鹿肉以奉尉繚。尉繚嚼肉在口,已是食不知味。反觀李斯,卻吃得加倍香甜。李斯等嘴巴里騰出些空間來,這才又道,“孟子曾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觀諸先生,方知孟子所言大謬。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先生自得世外之樂也,而任秦軍以武功取天下,殺伐九州,血流遍地。據李斯看來,先生非委心任去留也,實忍心任去留也。”
尉繚不安。李斯再倒酒,大笑道,“當此雪景皓月,錦繡山川,正宜縱酒放歌,暢物外之思,遙想嫦蛾寂寞,丹桂飄香。多年之後,縱然中原戰亂,殺戮不斷,孤寡遍野,生靈悲慘,想來也和先生無關,目前更不必為之擔憂。來,李斯為先生請酒。”
。 想看書來
7、雪夜追蹤(2)
尉繚滿頭大汗,悚然道,“廷尉所言,老夫未嘗思之也。老夫雖欲為秦王用,然勢微力薄,恐終無回天之力也。”
李斯大笑道,“知人,然後善任。必使人得其所,方能竭盡其用。大王知先生也,願拜先生為國尉,以三軍聽之。取六國之道,盡決於先生也。”說完,以國尉璽綬付與尉繚。尉繚接過,良久嘆曰:“大王既不棄老朽,願效犬馬之勞。”
李斯一拍掌,一隊人馬幽靈般湧出。李斯邀尉繚上馬,並轡向咸陽而行。兩人一路交談,甚是歡暢。聊到興起,李斯又道,“吾與先生講一則逸事,姑解長路之乏。說的是二戰期間,有一物理學家名叫波耳。他掌握的技術,足以左右戰爭之勝負。為免其人落入德軍之手,英國政府秘密派貨機將其從丹麥接來倫敦。到了倫敦,飛行員以貨物單示波耳,但見其上寫道:一級戰備物資,如遭敵機襲擊,即刻空投銷燬,切不可使落入德軍之手。”
尉繚聽得一頭霧水,詫異問道,“廷尉何以忽然道此?莫非老夫便是波耳,而廷尉接到的命令,也正和那飛行員接到的命令一樣?”
李斯大笑道,“我可沒這麼說。根據量子力學,你我其實皆波耳,並無確定存在。惟有人前來觀察之時,波函式瞬即坍塌,這才一時明白起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8、年終總結
嬴政十年,跌宕漫長的一年,風雲變幻的一年,福兮禍兮的一年。有關這一年的年終總結,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如是寫到:“秦王以(尉繚)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司馬遷,不僅是集大成的史學巨擘,同時也是不世出的文學大家。“用事”,寥寥二字而已,卻已精準地描摹出李斯得志的形狀。也就是說,在嬴政十年的歲末,李斯終於得償所願,成為秦國的重臣權臣,秦國的國政,開始主導在他的手裡。
從李斯初到咸陽遊仕算起,至今已過去十年。不容易啊,李斯,花卻十年光陰,從一介平民蛻變成秦國最炙手可熱的重臣。十年咸陽,幾多起伏,幾多辛酸,幾多蹉跎,都不必再多去回想。重要的是,他終於登上了秦國政壇的頂峰。曾經欺凌他的,如今仰望他;素來忽略他的,現在攀附他。那以往悖逆的生靈,今日只需一揮手,便群起而響應。這時的李斯,年方四十,正當壯年,精力和思維都處在人生之巔峰。對他來說,命運的好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