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備奇襲鄭國,不料鄭國已經知曉我軍動向,等到我軍趕到鄭國,最佳的進攻時機早已經錯過了。”於是,秦軍滅掉了晉國的邊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偃師市東南),就班師回國了。
崤山之敗
當秦軍攻滅滑城而班師回國時,晉文公已經死了而且還在進行葬禮。太子襄公得知滑城被攻陷的訊息後,非常憤怒地說:“秦國這是欺辱我喪父,竟然趁著我國國喪之時攻取了滑城!”於是他孝服加身,組織軍隊在崤山伏擊秦軍。結果秦軍中了埋伏,被打得大敗,全軍覆沒。晉軍俘虜了秦軍的三位將軍,得勝回師了。
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她為了解救三位秦國將軍而對太子襄公說:“秦穆公對這三個敗軍之將肯定是恨之入骨了,所以我希望您不如把這三個人放回去,讓秦穆公親自懲辦他們,以解他的心頭之很。”襄公答應了她的請求,放回了秦國的三位將軍。三位將軍還未到秦都城,秦穆公早已身著素服在郊外迎接他們。他對著三位將軍哭泣說:“我因為沒有聽從百里奚、蹇叔的建議而使我軍遭受傾沒,也令三位將軍飽受屈辱。此次失利,你們三位有什麼罪呢?希望三位從今以後用心整訓軍隊,準備一雪前恥,不要懈怠。”穆公恢復了三人以前的官職、俸祿,對他們更加地厚待。
由余訪秦
由余的祖先是晉國人,後來逃亡到了西部的戎地,他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晉國方言。由余才智過人,被戎王任用。戎王聽說秦穆公有賢德之名,便讓由余出使秦國去觀察情況。
秦穆公很殷勤地接待了由余,向他展示了秦國華麗的宮殿和豐富的積聚。由余看後,對穆公說:“這些事物如果讓鬼神去做,則過於勞神;如果用人力來達到,未免也太勞民傷財了。”穆公對他的見解感到十分奇怪,便問道:“中原各國用詩書、禮樂、法度作為治國的原則,即使這樣,有時還會出現變亂。如今你們這些蠻夷之國沒有中原國家的這些治國之術,那用什麼來治理國家呢?其難度不是更大嗎?”由余笑著回答說:“您所說的這些治國之術正是使中原國家發生變亂的原因。這些禮法制度始於上古的聖人黃帝,他以身作則,率先奉行,但是國家也僅僅能夠達到小治。而後世君王日甚一日地驕淫,他們依靠著嚴刑酷法來監督、責求臣民。臣民貧苦達到極點之後就會怨恨君王的仁義不行,因此臣民和君王肯定會上下相爭,這又必然會使積怨加深,最終導致上下相殘、互相屠殺這樣的悲慘結局。夷狄則不會這樣。君王對其臣民心懷恩德,臣民對統治者忠心不二。上下齊心治國就如同養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他們不知道治理國家還有什麼其他方法。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治國之術。”穆公聽後,十分驚訝,對這位來自夷狄國家的使臣十分佩服和欣賞。
秦始皇的祖先們(6)
由余歸降
穆公曾經私下裡詢問內史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這是其對立國家的憂患。如今,戎王的由余是一位賢才,是我國的禍害。我該怎麼辦呢?”內史廖說:“戎王居住在偏僻、閉塞的地方,還不曾享受過中原國家的優美聲樂。您應該送給他美女、聲樂,以此來改變他的心志,讓他沉迷於酒色;同時您替由余向戎王請求延期返回,來疏遠他們之間的關係,之後,您扣留由余而不讓他回國,以此耽誤他的歸期。這樣,戎王就會對由余產生懷疑。他們君臣之間出現了裂痕,您就可以將由余俘獲,讓他歸順我們秦國。而戎王沉溺於聲色,必然會懈怠國政。”穆公聽後非常贊同內史廖的計策,便照此行事。
後來,穆公與由余接席而坐,互相敬酒,一同吃飯,向由余詢問戎國的地形與兵力態勢,瞭解了戎國的全部情況。隨即穆公命令內史廖把由十六名美女組成的樂隊贈送給戎王。戎王很高興地接受了秦國的饋贈,從此以後,他便真的沉浸在聲色靡亂之中。一年以後,秦國將由余遣送回國。由余見到國君疏於政事,貪戀聲色,便屢次進諫,卻受到了戎王的冷落。同時秦穆公多次派人暗中約降由余。由余權衡得失,終於離開戎國而歸降了秦國。穆公用隆重的禮節接待他,並詢問他攻伐戎國的最佳方式。
不久,秦國採納了由余的計謀而出兵攻伐戎國,取得了重大勝利。秦人拓疆千里,在新的佔領地增設了十二個屬國,並且最終在西戎地區稱霸,甚至連周天子都專門派遣大臣前往秦國向穆公祝賀。
報仇雪恥
崤山之敗以後,秦國上下一心想報仇雪恨。第二年,穆公派孟明視等人率軍攻打晉國,在彭衙地區與晉軍交戰。但是由於準備尚未充分,秦軍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不得已而退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