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不久,川系與滇系兩軍為各自利益產生矛盾,繼而發展為互相火拼。楊森初始參予滇軍一邊對川軍作戰。他所在滇軍駐守瀘州時,川軍劉存厚率部攻打瀘州,趙軍因楊如軒團丟失外圍陣地,被迫放棄瀘州,楊如軒為推脫責任,借楊森原為川軍,因戰敗被俘而參加滇軍之事,誣告他通敵,鑄成滇軍失敗。但趙又新與楊森私交甚篤,未輕信楊如軒之誣告,還將新編的一個混成團交給他指揮。後來,趙率部反擊川軍,重佔瀘州,川軍賴心輝又乘其立足未穩,領兵三千偷襲瀘州,正當滇軍將要兵敗城破之際,楊森率部趕到,向川軍側後發動猛烈攻擊,將其擊潰,瀘州轉危為安。趙又新對楊森此舉讚賞不已,更加器重,楊森因此而在滇軍中以能戰之將揚名。
隨著戰事的進行,川滇軍的矛盾越來越大,唐繼堯決定對四川督軍熊克武全面開戰。楊森受趙又新之命去合川策動川軍第二師師長劉湘聯合倒熊。他向劉表白,自己身為四川軍人,前因被俘,迫不得已而在滇軍中謀事,但身在曹營心在漢,決不會做對不起川軍的事。當他再次去策反時,即與劉湘私下商定,暗中聯合對付唐繼堯。川、滇軍戰事爆發後,劉湘則虛稱支援滇軍作戰,並偽請趙又新派兵增援。趙即派楊森獨立團前往助戰。他擺脫滇軍控制後,便轉投川軍,被熊克武任命為川軍第九混成旅旅長,後又提升為第九師師長。
同年8月,川滇兩軍大戰於龍泉山。楊森首當其衝,帶領全師攻打滇軍,雖然身上三處負傷,仍指揮部隊猛攻。滇軍大敗而逃,他窮追不捨,連續七十二個小時,追擊五百多華里。接著,他率部奔襲瀘州,將趙又新軍擊敗。趙倉皇逃跑被擊傷。楊森趕到,令人將趙抬回城內,趙旋即斃命。楊森深感內疚,親備棺槨收殮,並出資由趙之侄運靈樞回雲南安葬。此役之後,楊森便在川軍中嶄露頭角。
二、爭霸四川有得失楊森佔領成都後,便以第二軍軍長名義兼攝民政,操縱軍政大權,成為直係軍閥吳佩孚控制四川的代理人之一楊森在川軍中站穩腳跟後,為了獨佔四川,便投靠吳佩孚,依靠北洋軍閥勢力,與川軍各部角逐六年之久。
1921年,北洋軍閥吳佩孚以武力控制湖北後,兩廣及湖南等西南、華南各省紛紛舉兵###吳佩孚。四川督軍熊克武企圖乘機向外發展,決計出兵援鄂,任命劉湘為川軍總司令兼援鄂軍總司令,同時任第二軍軍長。楊森沒有當上軍長,心懷不滿,便私下與吳佩孚聯絡,表示願意投靠吳之門下,9月14日,援鄂軍與吳軍大戰宜昌,楊森按兵不動,遂使川軍潰敗,撤回四川。熊克武、劉湘互相推諉責任。
劉湘迫不得已,任命楊森為第二軍軍長,自己退居幕後。
楊森接任軍長後,遂與劉湘密謀,決定首先消滅第一軍,然後統一四川。
1922年7月,楊森帶領3萬多人馬,分水陸兩路向駐忠縣之第一軍進行突襲,同時請求吳佩孚派兵相助,第一軍卻採取〃故示以弱,誘敵深入〃的策略,主動撤離駐地。他自恃驍勇,又恃有吳佩孚作後盾,便一味揮部猛攻。8月9日,他率部至達梁山西郊,第一軍稍作抵抗便又撤走。他認為第一軍不堪一擊,便分兵窮追不捨。當其部王兆奎旅追至大竹錦屏鋪佛爾巖時,遭第一軍伏擊,損失慘重,李樹勳旅追至渠縣附近,亦被第一軍第一路指揮官劉伯承部夜襲殲滅。這時,第一軍乘勢發動全線反擊,楊森親率之第九師亦被擊潰,只得向重慶撤退,途中又遭川軍另一部鄧錫侯襲擊,被包圍在老關口,幸得王陵基出兵相救,才回到重慶。8月16日,川軍賴心輝又舉兵襲破重慶,他僅帶少數部隊逃往川東奉節縣,值逢吳佩孚所派援軍劉汝明旅趕到。正當楊森設宴為劉旅團長以上軍官接風時,不料劉伯承率部追至,冒雨襲擊,將其部打得四下潰逃,他只帶了幾位隨從,倉惶逃往宜昌。
。。
六、民國末代副總統(19)
楊森不甘心失敗,便去洛陽拜謁吳佩孚,請求再發重兵相助,打回四川。吳佩孚圖謀四川已久,便答應了他的要求,同時任命他為北洋軍陸軍第十六師師長,讓其充當武力佔領四川的〃先鋒〃。
8月,吳佩孚令楊森為前敵總指揮,王汝棟、趙榮華為援川軍正副總司令,率領第十六師、第七師和第八師的兩個混成旅,大舉反攻四川,同時,還令滇軍袁祖銘率五個混成旅進兵川東,前四川督軍劉存厚由陝南進兵川北,援助楊森作戰。
楊森率部由利川偷渡磨刀溪、箭竹溪襲取萬縣,守軍第一軍第六師獨立旅倒戈投降。隨後,他串連川軍將領劉存厚、陳遐齡、鄧錫侯、田頌堯、劉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