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連魏主曹睿看過後都讚歎不已,說:“東吳陸遜真妙算也!”
然而,無論是多麼絕妙的計策,一旦被敵人所獲悉,也就失去了價值。總之,由於不熟悉情報戰,陸遜的奇襲計劃泡湯了。
諸葛亮和陸遜,這兩位三國時代傑出的軍事家,均栽在了情報戰上。由此可見,曹魏軍隊的情報戰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後代人讀《三國》,看到蜀國、東吳的情報員被魏軍抓住後,就感嘆諸葛亮、陸遜的命真不好,卻沒有想過這根本就不是命運的作弄,而是他們自己在情報戰上的落後造成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商業資訊戰的空白點
當代中國人,似乎沿襲了諸葛亮的缺點,在資訊戰方面總是一竅不通。拿中國股民來說,曾經獲取資訊的主要辦法竟然是聽取小道訊息。所以,中國股市總是假訊息滿天飛。而這些假訊息也不盡然是莊家們編造的,有的訊息竟然是以訛傳訛而造成的。比如,今天有人猜測說某隻股票有莊家,明天就有人說這支股票的莊家很厲害,後天就有人說莊家打算繼續拉高股票價格。其實這些訊息往往都是股民們為了自我安慰而編造的謊言,但正是這些謊言,成為了許多股民們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與中國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喜歡情報戰術。早在解放前,洋人就在上海灘僱傭中國人充當“包打聽”。而我們中國人對洋人的理解卻缺乏資訊依據,比如民間互相傳說,洋人的膝蓋是僵硬的,輕輕一敲就會倒地等等。
進入資訊時代後,西方國家更加重視情報工作。許多大企業都設有專門的情報機構,以收集包括競爭對手情況在內的對企業有價值的資訊。那些沒有資訊部門的外國中小企業,往往會透過專業的情報服務機構來掌握相關資訊。中國很多企業雖然也設有資訊部門,但資訊部門畢竟不是情報機構,其工作人員基本上是以負責報刊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主,他們很少去關注競爭對手的資訊。甚至像海爾這樣非常有名的大企業,也沒有自己的情報部門。據專業人士統計,中國市場目前只有約1000餘名的專業競爭情報人員,而真正的需求卻超過10萬名。總之,對中國企業來說,情報工作至今還是一片空白。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情報戰術的國家,偷襲珍珠港便是在情報先行的基礎上進行的。日本在戰後重建的過程中,在各個領域使用商業間諜,以竊取先進工業國家的商業情報,特別是竊取新技術的核心情報。利用間諜手段得來的情報,日本企業開始對歐美企業的技術採用跟蹤、模仿的戰略,並逐步發展自主技術。在很短的時間裡,日本便在多個技術領域超越了歐美國家。
當然,獲取情報不一定非要透過非法手段。情報學的專家認為,95%的情報都可以透過合法渠道獲得。不過這需要進行專業的情報分析。
司馬懿兩次獲得諸葛亮的情報,都是透過了合法的渠道。一次是抓住了諸葛亮派來詐降的人;一次是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物時暴露了諸葛亮的實情。這兩次情報都是諸葛亮主動送上門的。不過,若非司馬懿具有識別情報的本領,這兩份情報的價值便不會被髮掘出來。
西方人認為,情報學的發祥地在中國。西施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間諜。但是目前中國的情報技術發展一直落後於西方國家,這是因為中國人過於相信自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而忽視了調查研究工作。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智慧,正在遭遇著到西方現代情報學和其他先進資訊手段的挑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1)
給自己找藉口,是中國人的通病。當我們精心策劃的行動付之東流的時候,我們會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連諸葛亮那樣的神人都會為自己的失敗而開脫,更何況我們只是普通人呢?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說這是關羽咎由自取。人們也相信了諸葛亮的說法,認為荊州之失和麥城之敗歸根到底是關羽的剛愎自用而造成的。就這樣,諸葛亮巧妙地將戰爭失利的罪名推給了關羽,卻為自己開脫了應負起的責任。實際上,關羽之敗,起因在於他執行了諸葛亮攻打樊城的錯誤命令。由於盲目攻打樊城,且沒有其他主力部隊的配合,造成了關羽孤軍對抗曹孫聯軍,最終導致關羽的全軍覆沒。
當時劉備獲取的情報是,曹操要聯合東吳,共取荊州。諸葛亮自作聰明地說:“我早就料到曹操會有這一招。不過我認為東吳的聰明人很多,他們不會先發兵,而是一定會先要求曹操方面興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