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開啟《晉書》,當我們翻閱有關孟達舉兵的真實歷史時,就會發現,孟達之敗,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諸葛亮的安全保密出了問題。
《晉書。帝紀第一》記載,孟達投降曹魏後,司馬懿一直認為孟達言行傾巧,不可信任。後來孟達果然暗中連吳固蜀,潛圖中原。但蜀相諸葛亮厭惡孟達之反覆無常,又慮其為患。於是諸葛亮遣一個叫郭模的人詐降,以便幫助孟達舉兵。郭模經過魏興城時,被魏興太守申儀抓獲,孟達暗通吳蜀的秘密便被洩漏了。孟達一看情況不妙,便計劃提前舉兵。
司馬懿為了穩住孟達,便修書致孟達:“將軍昔日背棄劉備,投奔我國,蜀人莫不切齒於將軍。諸葛亮欲破我軍,只是苦於無路。郭模之所言,並非小事,諸葛亮豈能輕易讓事情宣露,他的真實目的你該知道吧。”
司馬懿的書信意在挑撥孟達和諸葛亮的關係,他的意思是,諸葛亮派郭模詐降,本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郭模卻很輕易就暴露你要起兵的秘密,這說明他諸葛亮是想加害於你呀!
這封書信果真厲害,孟達接到信後便開始猶豫不決了。司馬懿乘機倍道兼行,八日到達孟達駐守的上庸城城下。吳蜀各遣其將以救孟達,被司馬懿分兵拒之。與此同時,司馬懿派軍八面猛攻孟達,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孟達被斬殺,舉兵宣告失敗。
孟達之敗,源於郭模洩密,而郭模又是諸葛亮派去詐降的。此中可見諸葛亮的安全保密工作有多差!而司馬懿則抓住孟達多疑的缺點,極力挑撥孟達與諸葛亮的關係,用“資訊垃圾”干擾孟達的決策,成功阻止了孟達提前舉兵的計劃,並打破常規,在未經魏主批准的情況下就發兵平叛,一舉拿下上庸城,並斬殺了孟達。
錯把情報送給對手
諸葛亮的最後一敗,也是敗在了情報戰。而這次失敗也是諸葛亮親手種下的。
且說諸葛亮領兵屯於五丈原,讓人去司馬懿營前挑戰。但司馬懿就是不理睬。諸葛亮便取來婦女的頭巾和衣物,盛在一個大盒子裡,並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魏寨。
司馬懿當眾拆信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有何異哉!今遣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迴,依期赴戰。
諸葛亮原意是想以女人衣物羞辱司馬懿,讓司馬懿在盛怒之下出兵交戰。但是諸葛亮的盤算落空了。不僅如此,司馬懿還乘機抓住了諸葛亮的一個致命的漏洞。
換了別人,也許根本抓不住諸葛亮這個細微漏洞。但司馬懿不愧是情報方面的專家,他假裝和諸葛亮派來送信的軍士隨便聊天,問道:諸葛亮的寢食和事情的繁雜程度如何?軍士回答:“丞相早起晚睡,罰二十以上都要親自決定;平時的飯量也很少,每天不過數升。”
就是透過這短短的一句話,司馬懿便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諸葛亮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諸葛亮派去的軍士回營後,將司馬懿的話如實相報。諸葛亮感嘆道:“司馬懿太瞭解我了!”
自此以後,諸葛亮便知道,無論什麼樣的羞辱都不能激怒司馬懿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自己身體不佳的資訊竟然被司馬懿瞭如指掌。這下司馬懿更會按兵不動,他會讓諸葛亮病發而撤,根本用不著一兵一卒。此時,諸葛亮便落到了計窮的地步,他好生鬱悶:這樣的仗如何去打呀?
司馬懿為什麼能夠了解諸葛亮?因為他善於對諸葛亮進行情報調查。而諸葛亮正好相反,他是把自己的情報主動送給了對手。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是長年勞累的結果,司馬懿的情報戰也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司馬懿的那句“亮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的話,實際上是講給諸葛亮聽的。司馬懿和諸葛亮一樣,帶話給對方都是為了激怒對方。只不過諸葛亮的目標落空了,而司馬懿的目的實現了。
。。
迷失情報戰
為什麼諸葛亮的情報工作總出現失誤?這是因為曹魏軍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情報戰技術,而這種技術並未被諸葛亮所掌握。
迷失於情報戰的還有東吳統帥陸遜。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也聯合了東吳軍隊。陸遜派遣一個叫韓扁的心腹奉報表文,但韓扁被魏軍抓獲,陸遜的奇襲計劃就此洩漏,魏軍從此加強了防範,使得東吳無處下手,陸遜只好指揮大軍撤回東吳。
據說,陸遜在表章上所寫的計策非常絕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