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民主化與工業化是劉少奇新民主主義藍圖的兩個支柱。
劉少奇認為,為了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必須做好兩件最基本的事情:一是必須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地主、官僚、買辦階級的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實現中國的獨立,統一中國,肅清土匪,保障國內的和平,沒收官僚資本,實行土地改革及其他各種民主改革,消滅地主階級及其他一切封建殘餘勢力,從而在城市和農村中解放已有的生產力;二是利用已經建立並且鞏固起來的人民民主專政作為主要工具,利用其他條件,配合各方面的努力,來發展一切有益於人民的生產及其他經濟事業。
可以說,劉少奇同毛澤東幾乎在差不多的時間內都意識到國民經濟在恢復之後,必然也必須經過一個全面的、大規模的計劃經濟建設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以鞏固的人民民主政權作為政治保障和基礎。
因此,對“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劉少奇也很快就吃透了它的精神。
1951年3月30日,毛澤東對劉少奇送閱的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上批示說:
又:三年準備十年建設的思想,請你在會議中講一下,使他們有所準備。
1951年5月7日,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作報告,闡述了國際國內形勢和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他還充分地講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關於“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思想。
劉少奇批評山西省委(2)
劉少奇談到各方面準備的具體問題:軍事準備,就是在這三年內把朝鮮戰爭打贏,解決西藏問題,把土匪肅清,完成土改;政治準備,就是搞好統一戰線、群眾運動,搞好並完成土改,發展生產,組織互助組,工廠裡做好經濟核算;經濟準備,就是對國內市場、國外市場要充分了解,各種經濟準備都要做好,重要的是“要建設就要有計劃,要有全國的統計,我們的建設不是資本主義的建設,而是要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文化準備,就是要增加學校,利用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寶貝,到處找不到”。
劉少奇接著強調了準備工作的時間限制,說:
準備是這麼多,但是,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還只有16個月,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都要加強起來。到1953年,我們搞個全國的幾年經濟計劃,我們就來開始動手建設,開一些工廠。
那麼具體的經濟建設方針是什麼?劉少奇對此是有充分準備的,因為在共和國成立之初他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仍然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規劃和步驟。
7月5日,劉少奇在中南海春藕齋向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講話,對“三年準備,十年建設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尤其是在此之前,他就山西農業合作化問題作了批示。因此,在這次講話中,也很有針對性地批評了過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傾向。
劉少奇首先說這是自己的想法,“大體上是個人的意見,中央沒有討論,不是定見,可能和其他同志想得不一樣”。
關於經濟建設的步驟,劉少奇認為,先搞什麼,後搞什麼,總要有個先後輕重。首先恢復農業及一切可能恢復的工業,其次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以及必要的重工業,然後發展重工業,再依靠重工業進一步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為什麼不可以首先發展重工業?劉少奇強調說:
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村是工業的市場,依靠農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依靠農業積累資金。所以我們要先發展農業。
劉少奇認為,在十年建設期間,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都要發生變化,都會發展,但是國營企業、合作社經濟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在國家經濟中的比重是要增加的。這種變化對向社會主義過渡是很重要的。
但是,這種變化是哪一個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哪一個時期要做的?劉少奇說:
這種變化是整個新民主主義階段中的情形。這個階段最少十年,十年建設加三年準備是十三年。到那時看情形怎樣,或再搞個五年計劃,進入社會主義。採取社會主義步驟,少則十年、多則十五年,二十年恐怕不要。
那麼,十年建設之後,國家經濟建設情況是怎樣的?那時的情況,劉少奇是有所預想的。他認為,照計劃執行十年建設後,工業大大發展了,農業也有了大的發展;國家經濟的領導作用加強了,成為絕對的領導;管理經濟工作的幹部成熟了,管理幹部和技術幹部數量也多了;工人和農民的聯盟更鞏固了,現在是政治聯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