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交通、港口、礦區,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與之相應的商品經濟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大變動,南非已經從農牧經濟結構邁向了以礦業開採為主的經濟結構,特別是在20世紀初,南非的礦業收入總值已經明顯超過了農牧業收入的總值。
礦業經濟一如既往地帶給英國等國利潤,也堅定不移地推動著南非其他產業的發展。在南非,農業雖然已經逐漸被礦業取代,但是這只是相對現象,實際上,農業生產仍在繼續,並以商品化的形式向前發展,而工業製造業等產業也穩步前進,以這些產業的發展為動力,南非產礦地區特別是蘭德地區的市場也旺盛起來。市場的繁榮和興旺,逐漸推動著白人農場特別是布林人的農場,朝著資本主義經營的方式過渡。
與布林人的農場經營方式相比,英國白人的投資方式要賺得更多,他們已經不再侷限於投資礦業,還將大把的鈔票投資到金融業、製造業等產業,而布林人的遠親荷蘭白資產者也沒有閒著,他們把賺錢的目標投向了南非的農業和商業。與此同時,依託繁榮的礦業興建的大量交通設施,也為南非以牛代步的交通時代畫上了句號。公路、鐵路、港口的興建,讓南非人民更加清醒地瞭解到外界,那些依靠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生活的黑人們,也開始仿效著白人農場的經營方式,紛紛進購先進的農業裝置和技術,增加商品性農業生產。
黑人農民忙於購買農具的時候,南非農業的商品經濟也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開普敦一些地區的土地私有制逐漸加快了發展速度,從而迅速造成農民的分化。農民分化後,由於人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得不到份地,這些沒有得到份地的農民幾乎成為了破產者、無產階級,最終被迫外出打工謀生,一部分黑人被迫充當了白人農場裡的佃戶。當然,也有少數黑人農民富裕起來,他們富裕起來之後,開始僱傭工人,逐漸形成南非黑人資產階級。
經濟鏈條的環環相扣,一個龐大的南非黑人佃農階層應運而生,它受到繁榮的礦業的衝擊,在南非農村變化中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黑人佃農階層的產生和發展,正說明南非礦業的繁榮並沒有改變南非農村的本質,它只是作為催化劑帶動了南非農村的重大變化,而並沒有讓南非農村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所謂的以製造業為主的南非大工業,還沒有真正地被賦予現代經濟性質,半封建半剝削制度還在南非存在著。
南非的土地問題向來同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白人三百多年來在南非的巧取豪奪已經讓南非黑人們飽受苦難。19世紀末,白人佔領了南非的大部分土地,僅有一小部分所謂的保留地歸南非黑人支配。但是,黑人保留地內的村社土地公有制只保證了大多數人對土地的集體佔有,而沒有保證人均佔地的合理性,大部分黑人被迫外出打工。黑人的無產階級化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這些無產的黑人受到了土地公有制和氏族部落血緣紐帶的束縛,懷有濃郁的土地情節,他們最終選擇了到白人的農場或礦業公司去做佃農或佃戶工人。在那裡,他們可以得到農場或者公司的一小塊土地,儘管使用這塊土地要交付高額的地租,但卻讓他們認為自己終究還是沒有離開土地,滿足了自己的土地情節,並且偶爾還可以去礦場打工掙錢。而對農場主來說,他們既能坐享地租又能得到礦場的招工費,更加樂此不疲地把這種礦業公司的農場變為勞動力倉庫,封建徭役制逐漸過渡到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
黃金是我的,鑽石也是我的(3)
由於這種半封建剝削制度的阻礙,南非農民始終不能脫離土地等生產資料,他們的無產階級化也就程序緩慢。20世紀初,礦業的興盛使得保留地中的黑人農民逐漸銷聲匿跡,他們換到另一個地方,以一種半封建佃農的身份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黑人的農業資產階級喪失了很多成長和發展的機會,而布林人以及其他白人的地主階級實力卻壯大起來。在白人農場裡的黑人農民,生活苦不堪言,而自己祖先留下的土地中的寶貝,則與他們毫無關係。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對殖民權益的爭奪(1)
金礦業的繁榮,特別是蘭德金礦的發展確實為南非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德蘭士瓦共和國”已經躋身為富國之列,原先作為南非經濟中心的開普敦也不得不為德蘭士瓦讓道。德蘭士瓦成為南非經濟中心後,在南非創造出“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布林人,也逐漸朝著將英國殖民者在###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方向躍進。
英國並不樂於看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