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一個教員,兩個學員,共三個人。不像預備學校一個班住一個房間,還是上下鋪,這裡是一人一張床,全是下鋪。“文革”期間,教學員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飛行。宿舍裡三面靠牆處擺著三張床,中間有三張桌子成品字形擺放,兩張桌子背面靠在一起,另一張桌子再靠在兩張桌子的頭上。三人坐在桌子旁,就成為三足鼎立,便於學習和技術研究。宿舍裡別無雜物,顯得幹練利索。
一個飛行團分兩個訓練大隊,每個飛行大隊又分三個中隊,一箇中隊有五個教學組,每個中隊有中隊長和副中隊長,沒有指導員。每個中隊有五個飛行教員,中隊長和副中隊長也都是飛行員,可以擔任教員。張志宏和陳大壯分在一大隊三中隊,在一個教學組。教員姓林,高高的個子,細長的身材,顯得非常精練。說話不緊不慢,語調不急不燥,給人以和藹可親的感覺。趙賀勳和林超也分在三中隊,同在一個教學組,教員姓戴。程志和王明海分在一大隊二中隊,教員姓範,張志宏的老鄉劉大慶分在二大隊。60個飛行學員,每個大隊30人,每個中隊10人,每兩名學員一個教員。新的教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快要上飛機了,張志宏他們的名稱由預備學員改為飛行學員,他們的裝備也跟著改變。每人發了兩套飛行服,一套棉飛行服,一套單飛行服。中國飛行員的服裝還沿用蘇聯的飛行服,棉飛行服上衣是夾克式的皮服,鹿皮的面,綠布的裡子,裡面絮著厚厚的絲綿,長長的水獺皮毛領,褲子是馬褲式的,細細的褲腿,也是皮面棉裡;單飛行服形狀和棉飛行服大同小異,只不過把長長的毛領換成了小皮領,去掉了裡面的絲綿,兩套衣服都是咖啡色的。兩雙飛行靴,也是一雙棉的,一雙單的,全是上好的牛皮做的。棉的裡面有一層毛皮,靴子的腰要長一些,穿上後靴腰能到達膝蓋;單飛行靴比較短,裡面也沒有厚厚的毛皮。飛行帽只有一個,一年四季全用它,也是皮子做的,戴在頭上,兩個長長的帽耳可以系在下巴上,保證飛行員在跳傘時飛行帽不掉。帽耳上鑲嵌著兩個無線電耳機,帽後有兩條導線,像兩條小辮子,一條是飛行帽連線飛機上無線電的插頭,一條是飛行員用來講話的喉頭送話器。飛行員在飛機上講話時利用喉頭的顫動將聲音送出去,而不像麥克,是透過空氣的流動將聲音送出去。他們還領了飛行手套、飛行圖囊、傘刀,都是**的。所以飛行用具,一應俱全。
看到這些飛行裝具,張志宏和陳大壯樂得合不攏嘴,穿了棉的換單的,全副武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長時間不忍脫下。人是衣裝馬是鞍,本來就年輕精幹的小夥子,穿上這身衣服,更顯得英俊瀟灑。張志宏更是喜不自禁,入伍時幾套嶄新的軍裝就使他高興了好幾天,現在所發的飛行夾克衫使他顯得更神氣。
“快脫了吧,不要臭美了,有你們穿夠的時候。”林教員看到兩人高興的樣子,喜歡上了新來的兩位弟子。
“教員,你說這幾套衣服得多少錢啊?”陳大壯向林教員詢問起衣服的價錢,這也是張志宏想知道的。
“好幾千塊呢,夠我們一年的工資了。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不容易,你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啊。飛行訓練很快就要開始了,聽說你們在預備學校沒有學過飛行理論,到我們這裡也沒有時間給你們學理論,我這裡有些書,你們有時間看一下。學飛行不學理論是不行的,但是現在有一種偏向,認為只要會操縱就行了,理論是次要的。”
“學飛行原理真有用嗎?我看會操縱飛機才是真的,學不學理論關係不大。”陳大壯對理論不感興趣。
“那我問你,你知道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嗎?”林教員要考考他。
“發動機轉起來,飛機就飛起來了。”陳大壯不知如何回答。
“汽車的發動機轉起來,怎麼汽車就飛不起來呢?”林教員繼續問到。
陳大壯無言以對。張志宏聽到兩人的對話,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雖然在高中物理上學過,知道空氣有浮力,鳥能在空中飛,氣球也能上天,但是飛機這麼龐大,又那麼重,怎麼也能上天呢?
“那到底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陳大壯來了興趣。
“簡單的說吧,空氣是有浮力的,但空氣畢竟沒有水的密度大,所以也就沒有水的浮力大。但是空氣有一個特性,就是流管粗的地方流速慢,壓力大,流管細的地方流速快,壓力小。這是你們在物理書上學過的流體力學的原理。”
陳大壯初中畢業,這些知識沒有學過,聽的很認真。張志宏雖然學過,但把流體力學的知識應用到飛機上,還是第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