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西去的列車到新的航校,新的訓練團去訓練。
時間已到了1969年的8月。
火車晝夜兼程,先在山西的大地上賓士,由晉北,到晉中,再到晉南,到了風凌渡,跨過黃河,再一路向西前進。
雖然還不能叫他們飛行員,嚴格的講還是學員,但是待遇已經是飛行員的待遇,外出要講究衛生,不能亂吃東西,飯前要洗手等等。大隊伍行進有航空醫生(簡稱航醫)跟隨,隨時掌握身體狀況。
三年前張志宏走過這條路,那是他被選上飛行員前往部隊的時候。那時他並不知道這是什麼路,到什麼地方去,只是懵懵懂懂的跟著別人走,一切都感到新鮮,一切都感到好奇。好多東西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現在不一樣了,他不僅見過火車,坐過火車,就連飛機都坐過了,而且還會開了。幾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解放軍這個大學校真是鍛鍊人。
現在他知道,火車前進的鐵路是隴海線,要去的地方是他的家鄉。雖然路過家鄉,但是不能回家。他真想念家中的親人,真想下車去看看他們。特別是母親,可能每天都在依門而望,盼著遠在他鄉的兒子的歸來。
但是軍隊的紀律不容許他隨便回家,他只能遠遠的遙祝,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希望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等我學成後一定會回去看你們的。
劉大慶也在初教團畢業了,又和張志宏同坐一列火車返回了家鄉的地界,兩人坐在一起,嘮起了當時乘車去部隊的情景。但是25個人向東而去,現在再回來,只有他們兩人,其他的有三人已經在預備學校就被淘汰了,剩下的有十幾個人轉到別的航校去訓練,還有幾個前途如何,還不可知。
火車經過一天多的飛奔,下午到了一個小站。這裡沒有大車站的繁華,沒有更多的人上下車,除了張志宏他們一行40多人下車外,上下車的人只有零星數人。這裡離機場還有一段路程,來接他們的是兩輛大解放。
大家七手八腳的將自己的行李搬上車,每個車20多人,加上行李滿滿當當,等大家都上了車,扣好了車廂,汽車開始向機場行進。大家分站在車廂的周圍,瀏覽著沿途的景物。
雖然是8月的天氣,正是萬物生長的好季節,但是這裡看不見茂盛的樹木,翠綠的田地。腳下是一片黃黃的沙海,上面長著稀稀拉拉的叫不出名的植物,有的地方乾脆寸草不生,原來這就是河西大戈壁。
這裡還不是沙漠的腹地,只是邊沿,就已經是一片荒涼的景象。
“你們看,前面好像是一個湖,有好多的水。”陳大壯首先發現了新大陸。
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確實是一個湖,在太陽的照射下泛著藍光,好像還有水氣裊裊上升,“湖”周圍還有隱隱約約的樹木。看距離不是太遠,可是汽車開了好長時間,仍然沒有到達那裡。
車上接他們的王航醫告訴他們,這是沙漠幻覺,就像海上的海市蜃樓一樣,有時還可以看到城市、樓房。被困在沙漠裡的人,經常被這種幻覺所迷惑,以為前面有水,可是怎麼也走不到,直到渴死。
正當大家對這種幻覺不解的時候,遠處又出現了壯觀景象,一個個圓圓的“大柱子”拔地而起,直衝霄漢,筆直挺拔,像一座座大煙筒,但是比煙筒要高很多。
王航醫又告訴大家,這是沙漠裡被旋風捲起的沙子,唐朝詩人描寫的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這個“大漠孤煙”指的就是這一個個的“沙柱子”。現在看這個柱子不大,但等到風力減弱,捲起的沙子從空中落到地上的時候,就是一座小山。
張志宏聽著王航醫的介紹,又增長了不少知識。
他們來的這個機場位於河西走廊的中部,是古代的絲綢之路,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片沙漠。機場修建在沙地上,建起來沒有幾年。這裡長年乾燥少雨,多晴朗天氣,很適合航校訓練。
機場距離第一次放原子彈的地方很近,叫14號地區,有200多公里,飛行時經常能到達它的邊沿,但14號地區是地面的禁區,也是空中的禁區,飛機是不能到它上空的。
機場的營房全是一色的平房,除了機場的指揮塔臺是小二層的樓房外,營區內再也看不到樓房。
在沙漠地帶,滴水如油,剛建機場時,為水的問題發過愁,如果解決不了水的問題,就不能建機場。後來還是油田的工人老大哥按照打油井的辦法,向地下鑽探100多米,才找到了豐富的地下水源,解決了用水的問題。為此還有一名工人師傅犧牲在鑽臺上,所以這水是來之不易的,也是用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