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頁)
………【第113章 藥神壺翁】………
叫門房把書庫門開啟之後,葉知秋一看就傻眼了,我的姥姥喲,還真的跟座小山似的,籃球場大小的倉庫全都堆滿了()。
曹銓又道:“這只是其中一個,另外還有四個,一共是五個倉庫,都跟這差不多的殘書。這些都是前朝歷代留下來的,還有各地收集上來的,大部分書簡都已經散落了,殘缺不,所以要想把他們歸類整理出來,很難啊。”
造紙術發明之前,都是用竹木製成的一塊塊的長方形薄片,把字寫在這些竹木片上面,然後用細繩上下串起來,就成了書簡。而一旦細繩斷了,書簡也就散落了,就好比紙質書散了頁一樣,那就分不清哪一塊跟哪一塊是一卷書的了,全部雜亂混淆,這樣分清,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整整五個倉庫的殘卷。
葉知秋目瞪口呆望著,不禁苦笑,這可怎麼辦。
曹銓瞧見一臉失望的樣子,有些好奇,道:“國舅爺想找什麼東西嗎?”
“不不,我是看著這麼多的書簡,感慨你們當真辛苦,要從這麼多的書簡裡整理出書來,那得費多少精力啊。”
曹銓立即有了一種知遇之感。甚至一雙老眼都有些溼潤了,感激道:“是啊,不過國舅爺也不必太過掛牽,其實只要是找到了竅門,這還是比較容易歸類的,吶,一般說來,各朝代的書簡,在竹木上區別是比較大的,年代越久遠,~竹木就越陳舊,可以把差不多陳舊的書簡歸在一起,然後再從中歸類,這樣就方便多了。”
“嗯!這倒是個好辦法。”葉知秋饒有趣味點頭道。
一見國舅爺感興趣了,曹銓更來了勁頭趕緊又道:“除了從書簡竹木的陳舊程度判斷之外,還可以從書法上判斷()。其實這才是最準確最不容易出錯的。”
“書法?書法怎麼判斷?”葉知秋對書法知之甚少,奇道。
“各個朝代的書法差距很大的,吶,就拿漢代的書法來說吧漢代是不怎麼講究筆法結構的只講究實用,所以章法規整典雅,用筆嚴謹,其中佼佼者能看出蒼茫混沌的情趣來但是大多數的筆法,都不太講究,只求工整。”
“哦?”葉知秋咧著嘴,一副很是興趣盎然的樣子瞧著他。
曹銓這樣的老學究最喜歡的就是給人講課,也最喜歡人家聽他說,這倒不是單純的賣弄,而是一種老來的寂寞喜歡嘮叨,一見國舅爺這麼有興趣,更是高興,當即打點精神,張著沒剩幾顆牙的乾癟嘴唇,接著說道:“再拿魏晉來說,這時候常年戰亂不已許多士人退隱山林,不問朝政,一心只讀聖賢書啊其中更有不少人專心於書法研究,將漢朝主要用於通訊的筆法昇華為一種書法,一種美的東西了,甚至把自己的思想包袱,高潔情志,都寄託在了筆端。”
“是嗎?有這麼神嗎?”葉知秋一邊望著小山似的書簡堆,心裡琢磨該怎麼辦,嘴上隨口又問道。
“卻也不是神,真的如此,魏晉時期的書法,已經將漢代的質樸書風轉而昇華為妍美流變了,比如王羲之的行草,那簡直就是流動的清泉吶,再比如索靖、衛恆、衛夫人,意在筆之前,筆落意之後,比如王羲之,用筆緩急、起伏、曲直、高低、粗細、潤澀,形彰勢顯…,“”
剛聽到這,葉知秋心頭一動,問道:“如果從這一大堆書簡裡找出漢朝的書簡,容易嗎?”
“這個比較容易,因為漢代久遠,書簡比較容易分辨,而且筆法特點很鮮明質樸,很容易區別的。”
“那數量多不多呢?”
“不太多,漢朝書簡不多,或許只有十之一二吧()。
葉知秋很是高興,張仲景是東漢人,而漢朝的書簡只有十之一二,那就是說,五倉庫的書,經過篩選就只有不到一個倉庫的書簡了,再從中尋找,那就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了!
葉知敵道:“能不能找人幫忙,把所有的漢朝書簡全部先歸類出來”
“這是為何?”曹銓有些不解。
葉知秋愣了一下,一時找不到理由,隨口道:“我突然對漢朝的書簡有了興趣,想看看。嘿嘿”
“這個容易,”曹銓忙道,“藏書閣裡整理好的書簡,有不少是漢朝的,國舅爺儘管借閱就是。”
“我也不全是為了看漢朝的書簡,我就是,這個),閒極無聊了,我想幫你們整理一下書簡,嘿嘿。”
曹銓很是感動,忙躬身道:“多謝國舅爺,這個不必了,這麼多的書簡哪能一兩天就整理完的,國舅爺身子金貴,可不能這麼著累壞了,那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