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說罷,坐了下來。想了想,道:“既然你已經知道了舌診相關知識,咱們就直接看病吧。”
說著,讓排隊等候的最先一個病患過來就診。
這病患是個三四歲的小女孩,不停咳嗽,一個老婦抱著來的,見衣著簡陋,臉色憔悴,一看就是貧苦人家的孩子。
老婦坐下,沒等開眼,便已經哭了起來:“太醫,你看看我孫女吧,她這是怎麼了?”
孫兆一看,只見這小女孩身形瘦弱,腹部膨大,面色萎黃,神情倦怠,不停地咳嗽著,咳得厲害時還喘息作嘔,吐出少量清稀的白痰()。問孩子二便,得知大便時溏。
孫兆伸手過去,握著小女孩的手,感覺小手冰涼,查脈望舌之後,心中已經明瞭。
那老婦心疼孩子,哽咽著說道:“這孩子剛生下來,她娘就死了,所以沒奶吃,只是用米湯餵養,自小就體弱多病,這次咳嗽,已經一個多月了,原想著咳兩天就好的,卻一直咳了這麼久還不見好,昨兒個,他爹回來了,跟人家跑買賣當夥計,得了一點米糧,這才讓我拿去換了錢,帶孩子來看病。”
孫兆對葉知秋道:“你先前不是給文老先生治了咳嗽,效果不錯嘛,這孩子也是咳嗽,你再看看吧。”
葉知秋苦笑:“我,我還不會看呢。”
“學著看,有我在,怕什麼。”
“好吧。”葉知秋試著診脈,道:“脈象好象虛而緩,是吧?”
“嗯。”
葉知秋又讓孩子伸舌頭出來瞧,小孩卻不理,叫了一聲“奶奶”,跟小貓咪叫似的孱弱,然後拱進奶奶懷裡。那老婦哄了半天,這才把頭轉了出來,伸出了小舌頭。孫永澤瞧過,心中沒有把握,瞧著孫兆。
孫兆道:“這種舌色,屬於淡嫰。但是舌苔已經花剝。主證為何?”
葉知秋道:“舌淡而苔剝,主氣虛或者氣血兩虛,是生髮之氣不足,病患體內營養匱乏,所以舌苔生長不良,才會出現這種舌苔。”
“既然你都明白,那你辯證瞧瞧。”
葉知秋背書可以,可是具體到病案,他就傻眼了,瞧著孩子,一時不知怎麼辦()。
孫兆笑了笑,道:“這孩子咳嗽說明什麼?”
“病位在肺!”
“孩子是米湯喂大,現在食少、便溏、腹大、面黃,有說明什麼?”
“米湯喂大,營養肯定跟不上,脾胃必虛,食少、便溏、腹大、面黃,正是脾虛的表現。”說到這,葉知秋喜道:“孩子是脾虛及肺,土不生金?”
“不著急!”孫兆搖搖頭,道:“還有一組症狀你沒有注意到嗎?”
經他這麼一提醒,葉知秋立即明白了,急忙道:“孩子聲低氣短,神疲,脈緩弱,舌苔淡嫰,這是氣虛!孩子咳嗽是本標,氣虛是本,而脾為生氣之源,因為脾虧所以氣虛,而氣虛又累及到肺部,脾在五行為土,肺為金,土為金之母,本來土應當生金的,現在土虛了,生不了金,應當補脾益氣,培土生金,對吧?”
孫兆愕然,轉頭又瞧了一眼孫奇,孫奇也是很驚訝,這孩子一點就透,而且思路敏捷,能迅速判明重點,當真是難能可貴。
葉知秋見他不說話,惶惶道:“我說錯了嗎?”
“沒錯,挺好的,就是這證。用方呢?該用何方?”
既然知道了病證,相應的用方便已經成竹在胸,葉知秋略一沉吟,道:“用參苓白朮散!”
孫兆一愕,道:“這是什麼方?”
葉知秋猛然想到,這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而這本書是在北宋校正醫書局成立二十多年以後才刊印發行的,不過,昨夜好象在孫用和的醫書裡見過這個方子,只是沒有命名,這時候顧不得那麼多,便道:“是爺爺給我的書裡的方子,用人參、白茯苓、白朮等為藥,專門治療脾虛溼盛證的()。”
孫兆頓時露出些許羨慕,道:“這是爺爺的珍藏,連我和你伯父都沒有見過,你要好生學習才是。”
“好的!”
“既然是爺爺的方子,肯定錯不了,那你擬出來我瞧瞧。”
孫奇在一旁道:“這樣不妥,既然老太爺沒有傳給我們,還是不要看為好。”
孫兆神情有些尷尬,道:“我是看看這方子對不對,如果用錯了方,那可怎麼辦?”
孫奇瞧著葉知秋,道:“老太爺醫書記載這方子主治什麼?”
“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洩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