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的青少年剛開始文學閱讀,便把興趣投向了科幻文學;更多想在文學上一試身手的青少年一開始便從科幻小說創作起步,而且進步神速,這樣一種現象,很難完全歸功於歐風美雨的吹沐。在我更願意看成是,幻想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一種新的姿態的復甦與重建。所以,這種“變身”是值得學界重視的,也是值得我們為之歡呼的。
為一套域外的科幻小說叢書中文版寫序,卻談的是中國文學中幻想傳統的復甦與重建,也許,讀者,甚至叢書的編輯會責我文不對題。但我想,我們所以譯介這些作品,並計劃把這樣一項現在推進得還比較艱難的工作長期進行下去,其目的,是想了解幻想性的文學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是怎樣一種面貌,達到了怎樣的標高。恢復並重建我們的幻想傳統,不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接續,而是具有全新時代特徵的大幅進步。特別是考慮到,這個傳統曾經有過相當長時期的中斷與遺忘,那麼,引進這樣的他山之石,以資借鑑,以資開闊我們的視野,就是一件有特別意義的事情了。文學之河上束縛自由想像的堤壩有時實在是太堅固了,要衝決這樣頑固的存在,有時需要引進另外一股有活力的水流,與堤壩之內渴望自由的力量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有著一種特別的意義。它提醒我們,中國文學幻想傳統的重建,除了縱向的接續,還有大量的橫向的比較,只有站在與世界對話的意義上,這種重建才是一種真正的重建。
奧森·斯科特·卡德和他的《死者代言人》
姚海軍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一個深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同時也深得各類評獎委員會的青睞。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盃。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
卡德熱衷於描寫少年天才,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虛構的人物也是他自己的影子。安德、納菲……他們在卡德想像的世界中建立奇勳,而卡德自己則在對承載他們的世界的建構中創造奇蹟。處女作短篇版《安德的遊戲》(Ender‘sGame,1977)不僅使卡德獲得了雨果獎提名,更為他贏得了坎貝爾獎的最佳新作者獎——除了卡德,似乎再沒有誰獲過如此殊榮;而短短數年之後,卡德的長篇版《安德的遊戲》(Ender’sGame,1985)和緊隨其後的續集《死者代言人》(SpeakerfortheDead,1986)便連續兩年包攬了“雨果”、“星雲”這兩大世界級科幻獎.創造了科幻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蹟。
在長篇版《安德的遊戲》之前,卡德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但他在那一階段的榮譽卻來自於短篇創作。從1977年到1985年,卡德共有五個短篇獲得了雨果獎或星雲獎提名。
1985年是卡德作家生涯的重大轉折點。憑藉《安德的遊戲》,卡德一舉成名,從此躋身於一流長篇科幻小說作家的行列。
卡德是個精明的作家,從不浪費任何有價值的科幻點子。他擅長將一本小說作為一個想像世界的基礎,從而去創作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傳奇故事,這種狡猾的作法加上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卡德的世界呈現出立體的真實質感。在迄今為止卡德出版的45本長篇小說中,屬於系列小說的就有29部之多。
顯然,以《安德的遊戲》為龍頭的“安德系列”是卡德最重要、同時也是部頭最多的系列小說。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部外,這個系列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屠異》(xenocide,1991)、《精神之子》(childlrenoftheMind,1996)、《安德的影子》(Ende,sshadow,1999)、《霸主的影子》(shadowoftheHegemon,2001)和《影子傀儡》(shadowhuppets,2002)在內的七部曲,而它的第八部作品也即將於令年年底面市。
卡德已經開創了七個系列.其中“安德”系列是最有潛力的一個,我們現在仍看不到它終結的跡象。而在他已經結束的系列中,由《地球的回憶》(TheMemoryofEartlh,1992)、《地球的呼喚》(ThecallofEarth,1993)、《地球飛船》(theShipsofEarth,1994)、《失控的地球》(Earthfall,1995)和《地球的新生》(Earhborn,1995)構成的“回家”五部曲是卡德最受歡迎的系列小說。這個系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