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成“一體多元”、“天下和合”的政治氣候 (六)宗教傳媒形態如何成為政治文明的“反動” (七)政黨傳媒形態如何終結“史前時代” (八)大眾傳媒形態應當怎樣服務於全球化交往時代的世界政治文明 (九)如何從政治文明的尺度和高度評價已有的各種傳媒形態 (十)為什麼說世界政治文明必須依託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思想精華 (十一)走向“和合”的天下政治氣候終將形成天下傳媒形態 (十二)“全交往指數”何以成為“天下分合”的評價體系之本 第四章 中國傳統治政實踐的歷史考察 一、歷史傳承中的治政結構 (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二)短命的開端與長壽的治政——秦漢與隋唐的治政反思 (三)正確的動作重複一萬次,就是功夫 二、治政反思:中國傳統治政實踐的組織缺位  
目 錄(2)
(一)“修身齊家”和“治國平天下”之間缺了什麼鏈條 (二)民眾的聯合與強大的組織 (三)沒有吸納精英的組織和制度是治政缺位的關鍵 三、中國當代治政結構的組織創新 (一)“諾斯悖論”與“舟水關係” (二)關於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三分法” (三)一種新的註解:“文革悖論”的提出 (四)一個關於人的比喻 (五)“骨肉圓滿”的巨大成就 第五章 治政在政治文明體系中的作用 一、政黨政治、國家政治、天下政治 (一)什麼是政治文明體系 (二)為什麼說政治文明體系是在不斷重塑中與時俱進的 (三)歷史上形成了怎樣的政治文明體系重塑方式 (四)“第二拐點”以來的兩大政治文明體系是怎樣形成的 (五)為什麼“序變”實際上是兩大不同體系共同的重塑之本 (六)為什麼說“序變型”政治體系的軸心在於“第三尺度” (七)“新相對論”對於馬克思主義政治文明體系有何意義 (八)政黨政治能否或如何實現平治天下 二、親民政治、為民政治、新民政治 (一)任何人不可能自己誕生 (二)家庭是創造人類的土壤 (三)文化並不決定我們的命運 (四)不要離開國界談民主 (五)親民是基於傳統治政實踐的個人行為 (六)為民是賦予當代治政思想的組織行為 (七)新民是達於未來治政時代的志願行為 (八)精英新論: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才是精英們關注的問題 第六章 影響執政黨地位的三大要素 一、組織性要素 (一)人民群眾的志願忠誠心是執政黨的組織化基礎 (二)執政黨必須是對群眾實踐進行科學評價的組織化力量 (三)讓人民群眾的首創實踐科學地上升為黨的意志 (四)“內化團結原理” 二、結構性要素 (一)決策制度是治政穩定性的試金石 (二)治政須保持政治“輸入——輸出”的平衡態 (三)“第一志願原理”&“新生事物原理”&“人才流動原理” 三、時序性要素 (一)執政黨的“對手原理”與“夥伴原理” (二)“天下認同原理” (三)西方為什麼會“沒落” 第七章 執政黨面臨的四大政治危機 一、危機之一:偏向——組織結構中權力原則對民主集中原則的束縛 (一)透過組織決議的方式發出的個人思想的行為 (二)斬斷政黨基本力量的來源 (三)權力尺度代替影響力尺度 二、危機之二:斷層——組織結構對個人能動性的束縛 (一)從空間上看,是組織內部一個層面與另一個層面接軌 (二)從時間上看,是組織內部最高接班人的權力傳承 三、危機之三:他換——組織結構對政黨定位的束縛 (一)政黨行政化:組織離心力之產生 (二)志願組織因市場而生,依市場運作 (三)熟悉社會組織遊戲規則,讓成員在競閤中受益 四、危機之四:自朽——組織結構對效率的束縛 (一)個人力量大於組織力量,是政黨自朽的第一個訊號 (二)組織權威在民眾中喪失,是政黨自朽的第二個訊號 (三)組織效率的嚴重低下,是政黨自朽的第三個訊號 第八章 結構性腐敗與結構性反腐敗 一、國際反腐敗新動向:國際組織的反腐敗評價指數 (一)透明國際組織的清廉(CPI)指數和行賄(BPI)指數  '返回目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目 錄(3)
(二)世界銀行的腐敗控制(CC)指數 (三)全球競爭力報告(GCR)指標 (四)商業國際組織(BI)指標 二、我國古代反腐倡廉的基本狀況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