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大國意識的復興
大國意識的復興--評《治政論--制度化時期執政黨建設核心問題研究》 新華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的新書《治政論--制度化時期執政黨建設核心問題研究》,是一本令人激動的政治學著作,這種激動是多年未有的感覺了。書的作者是兩個年輕人,但所表現出來的意識中蘊藏在中國人心中的偉大的復興精神。 本書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出發,以全新的治政概念為基礎,深刻指出了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必須遵循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都是透過人這個主體而發生作用。而政治恰恰是對人這個主體——各種社會關係總和的管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當今人類文明的兩個驅動輪,而政治文明則是其主軸。”本書科學地回答了物質文明高度趨同、市場經濟逐步一體化的條件下,各國政治文明千差萬別的根源:“自有人類社會產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來,人類的能動性體現在連線這兩個輪子的主軸——政治文明之中。一句話:人類社會發展雖然依賴‘物質—精神’文明雙輪動力,但若不能把個體差異如此巨大的‘人’組成充滿人類尊嚴和文明原則的人類社會,並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自願創造和公平獲得一切可能的“物質……精神”財富,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保不住的,一切人類文明前景都只是空想—這就是政治文明在人類歷史程序中擔當主軸的真正原因。”本書還從三個方面對中國的政治文明進行了定位:“傳統文化為本,學習民心向背與天下分合的在國治理;馬列主義為綱,學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西方經驗為用,學習市場經濟和法制建設的技術手段。”從科學的角度將這三方面進行了定位。 在縱貫古今、橫跨東西的座標解構人與社會的關係,是本書的一個重要貢獻。本書抓住了政黨尤其是執政黨這一現代組織的風範代表,闡明瞭政黨與個人的關係,並深刻指出了執政黨面臨的四大政治危機:偏向、斷層、他換、自朽。提出了政黨自朽的三個訊號:個人力量大於組織力量,組織權威在民眾中喪失,組織效率的嚴重低下。發人深思。 歷史是一部充滿正確與謬誤的教科書。當人們試圖看清歷史的時候,有的時候缺少的不僅僅是事實,還缺少合適的尺度。本書在精確解構歷史方面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工具,為政治學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視野。 應當說,中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文明傳承不絕且日益煥發青春的大國,不僅僅有豐富的政治思想,更有波瀾壯闊的政治實踐。與美國這樣先有模型後有國家的設計方式不同,中國的政治文明財富太豐富了,最關鍵的工作就是如何去繼承與光大。 值此全球化狂掃一切,市場經濟席捲天下之際,《治政論》的作者能以冷靜的心態、科學的方式研究政治文明與執政黨建設,正是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意識的體現,這才是最值得重視的事情。(洞村)  '返回目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我們有著怎樣的“政治基因”?
我們有著怎樣的“政治基因”?——“大國政治研究”新著《治政論》讀後 在中國這樣一個文明古國和當代大國,怎樣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怎樣的政治文明?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大問題。而要滿意作答,必須直面一個根本性的命題:怎樣正確認識和妥善對待我國源遠流長的政治文明傳統?換言之,我們有著怎樣的“政治基因”?怎樣評價我們的“政治基因”? 新鮮出爐的《治政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析上述“系統問題”的新平臺。正如年輕的作者在該書前言中所指出的,在全新的“精確制導式”研究進路的基礎上,以創造性的“治政”概念為核心,“拉通”東方和西方、古代和當代的政治文明時空,從而基本建立起一個世界性的“政治文明基因組”的客觀譜系和評價體系。 首先,該書建構起破譯現代政治文明“基因組”的框架結構,即“三個文明”的“輪—軸關係”。其次,剖析了現代政治文明“基因位”的價值核心,即“三大尺度”的“軸心作用”。再次,打造了比較東西方政治文明傳統“基因鏈”的科學座標,即“三種變道”的“重塑模式”。在此基礎上,中華傳統政治文明的兩大元命題——民心向背和天下分合——所具有的跨時空的文明價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彰顯無餘。作者研究發現,“以家庭為傳播中心,以天下為平治物件”的華夏傳統,傳承著奠基於“人—人關係本位”的政治基因,區別於“人—物關係本位”(古希臘)和“人—神關係本位”(古印度)的世界其他兩大主要政治基因,從治政效果上更易形成“一體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