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我有一個學生,本來學習挺不錯的,但由於偶然玩了一次名叫〃傳奇〃的電腦網路遊戲,結果像吃鴉片一樣上了癮,一發不可控制,天天都去玩。最後不僅成績直線下降,視力也直線下降。後來他又因沒錢玩遊戲就去偷竊,被抓進了派出所,一個花季少年的大好前程就這麼被毀了,這難道不令人感到惋惜嗎?
2。培養興趣要與人生規劃、職業設計聯絡起來。
在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家長要注意與孩子將來的人生規劃、求職就業結合起來。例如孩子喜歡下棋,但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將來以下棋為業,你也沒有打算把他培養成一個職業棋手,那你就只能把下棋作為孩子的無害興趣來培養,即把它當成一種業餘愛好來培養。
第4節 怎樣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教實踐中,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家長要做好引導孩子叩開興趣之門的優秀導師。我們知道,家庭是兒童生長的最初環境,有人稱它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對形成興趣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在家庭環境中,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兒童的特殊興趣、特殊能力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兒童往往透過耳濡目染,學習和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興趣。因此,孩子的興趣與父母的興趣有時是很相似的,父母有什麼樣的興趣,孩子也容易形成什麼樣的興趣。
第25屆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得主鄧亞萍,就深受她父親的影響。鄧亞萍的父親是乒乓球隊的教練,她從小就看父親打球、練球,很小的時候就迷上乒乓球。一天,她對爸爸說:〃我要打球。〃當教練的父親吃驚地盯住她看了半天,因為她當時還不到5歲。最後父親鄭重地點了點頭。從這時開始,鄧亞萍每天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由爸爸送她去訓練館練球。
在爸爸的支援和鼓勵下,鄧亞萍苦練乒乓球的基本功,不久便進入了鄭州少年體校。父親對乒乓球運動的喜好,使女兒也喜歡上了乒乓球;也正是父親對女兒的支援、鼓勵和正確指導,使她的球藝大有長進。透過刻苦訓練,鄧亞萍終於登上了世界乒乓球冠軍的寶座,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成績。她的成功與父親對她的影響以及教育分不開。
孩子在幼年時,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是培養其各方面興趣的關鍵。所以,為人父母者,要做好引導孩子叩開興趣之門的優秀導師。作為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興趣之前,首先要知道興趣是怎麼產生的。
興趣產生的基礎有三個:
第一,興趣產生於認知。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這種認識傾向只能建立在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沒有一定的認識(或稱之為知識),再奇特的現象出現在面前,也會熟視無睹,毫無興趣,即使有瞬間的興奮,也會因知識的貧乏而稍縱即逝。
日本的教育心理學家田崎仁認為:〃興趣不是原因,而是結果。〃那原因是什麼呢?是知識,任何興趣都根植於一定的知識的土壤中,因此,知識是興趣的媒介。許多事實告訴我們,無知便無趣。當人對事物一無所知的時候,一般不會對它產生任何興趣;當對某種事物具備了一定的認識後,知識會為人撥開瀰漫於事物表面的迷霧,使人認清隱藏在奇異現象背後的更加奇麗的東西。
第二,興趣產生於需要。
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逐漸產生和發展的。需要激勵人們積極行動,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只有對某種客觀事物產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對這種事物發生興趣。比如,某人感到了物理知識的重要,有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要求,才產生了對物理知識的興趣。當人的某種需要滿足之後,他又會產生新的需要,這就使原來的興趣也得到豐富和發展。
興趣之所以發生,實際上是學習成功的自然結果。比爾·蓋茨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氣。〃
第三,興趣產生於好奇。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興趣的起點,孩子出自對某種事物的好奇,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去探索、去學習。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興趣源於好奇,而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因為好奇,才希望去探索,才需要去發現。一旦失去了好奇,就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小時候,看到天上的雲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