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時間,李淵徹底認定李世民是居功自傲,打死也不會再派他出戰了。無奈之下,只有派元吉掛帥了。
武德五年十月四日,李淵命元吉為領兵大將軍兼併州總管前往山東、河北平叛劉黑闥。李淵也知道元吉不是那塊料,便派了個能打的下屬給他,這個人就是淮陽王李道玄。這個李道玄時年十九歲,卻身經百戰,他李淵堂兄的兒子,也就是世民、元吉他們的表弟。十五歲時跟著世民打宋金剛,十六歲時隨世民討王世充,十七歲時跟從世民平劉黑闥,參加了汜水大戰。李道玄以世民為榜樣,一心模仿李世民,在戰場上作戰十分勇猛,作戰風格也與世民極其相似,為此人稱他為“小李世民。”李淵想:李世民不去,派個“小李世民”去,應該也夠用了吧。(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四章太子出征
然而年少輕狂的李道玄有衝鋒陷陣的勇氣,卻沒有李世民行軍打仗的霸氣。勇氣或許是與生俱來,而霸氣卻是在戰場上不斷累積的經驗和自信。十月十七日,李道玄與劉黑闥不期而遇,年輕的李道玄果然兇悍,遠遠看見劉黑闥的大軍毫無懼色,一馬當先率眾衝了上去,想打對方個措手不及,然而事與願違,那劉黑闥也是極會用兵的,這一仗唐軍大敗,李道玄兵敗陣亡。
李道玄敗亡,河北震駭,河山變色,各州縣紛紛改旗易幟投降了劉黑闥,十月二十七日,劉黑闥駕返都城洺州,夏國的故有疆土再一次宣告全部恢復。而負責平叛的總指揮李元吉聽到這一訊息更是嚇破了膽,駐兵河南,不敢再向前。
遠在長安的世民聽到李道玄陣亡的訊息,心如刀絞,痛心不已,跟子軒哭訴道:“道玄從小就跟著我四處征戰,他每每見我深入敵陣,都能最終獲勝,總是心生羨慕,想要效仿我,以至於有了今天的結果,這都是我的錯……”
子軒捧起他的臉,擦掉他的淚,“這怎麼能是你的錯呢?戰神不是誰想模仿就能模仿的,你能每次深入險境卻無恙而歸,那是因為你有那個實力,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可惜道玄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只以為勇猛就能成功,說到底他只學到了你的皮毛而已。他還是太年輕……”
世民抓住她的手道:“子軒,我想向父皇請戰。我想替道玄報仇!”
“世民,這不可以,你接二連三地被張、尹二妃所陷害,此時皇上正忌憚著你,他覺得你現在是居功自傲,根本就不可能派你出戰的。”子軒勸道。
世民道:“那怎麼辦?難道眼看著劉黑闥坐大?”
子軒拍了拍他的手,“自會有人去的,你先不要管這些了,此時你要做的是低調行事,才能緩解皇上的猜忌。”
李道玄陣亡的訊息傳進宮裡。李淵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消滅劉黑闥還能指望誰?元吉是肯定不行的,還沒到前線腿就軟了;李靖也不行,此刻還在南方平叛未歸呢。難道非世民不可?不行,現在就已經居功自傲了。要是再平了劉黑闥。尾巴還不翹上天了!派誰去好呢……
而此時早有一人替李淵想好了。他就是東宮太子洗馬魏徵。
魏徵與太子中允王珪一起找到了建成,王珪對建成說:“太子殿下,我與魏洗馬商量。覺得太子現在應去向皇上請戰,去平劉黑闥。”
“哦?二位為何會有此想法?”建成問道。
魏徵道:“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如今的劉黑闥是散亡之餘,此時已是強弩之末,總共也就萬把人而已,且資糧匱乏。這正是殿下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呀!”
建成沉吟了半晌,道:“以前的多次平叛,我不是沒向父皇請過戰,可是父皇因為我是儲君,並不肯讓我出戰。”
魏徵道:“殿下,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皇上因秦王功大正在忌憚他,齊王又平不了劉黑闥,這個時候,皇上是無人可派,殿下此時請戰,皇上定會應允。”
建成還是猶豫不決,王珪急道:“殿下,這幾年來秦王威望日增,勳業日隆,皇上還封他為曠古未有的天策上將並開府置官。秦王手下文有‘十八學士’,武有與他一同出生入死的眾將,實力不可小覷。上次打劉黑闥回來,皇上又封他為十二衛大將軍,總攬全國兵權。殿下,恕屬下直言,秦王已經威脅到您的位置了。”
魏徵也勸道:“屬下們知殿下仁厚,不願與秦王手足相殘,但殿下出徵立功並不與秦王傷和氣,又可穩固太子的位置,實在是一招好棋。且這天下,北面基本被秦王平了,南方又有李靖在打,大唐已無多少對手,這劉黑闥不自量力,二次起兵,實在是上天送給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