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給出的是多餘的勸告。
我們所在的位置,很容易使我們有一種優越感,以恩人自居,這是另一類的致命過失——評價和標榜的過失。
我們肯定要受到上級的評價,即使我們努力表現出高興,顯示出那是有益的。相互影響越困難,說明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越淡漠;越想說明潛在的動機,交流的結果就越差。
我們的精力集中於要贏,而不是聽。當別人講話時,我們的大腦時刻準備去反駁,因而總有一種挫折感。交流變成了互相攻擊,我們的地位總是強調∶我是對的,你們肯定錯了,因而無禮、固執、愚蠢都表現出來了。
像這樣的交流是防衛性的、令人氣惱的、充滿敵意的。它詆譭了相互間的尊敬,削弱了相互諒解,輸者失去的是一場戰鬥而不是戰爭。
我們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局面?
謹慎地表達你的資訊,並且用事實和中性的詞彙,中性的、非判斷性的語調傳遞它們。
以神入和理解去傾聽,以別人的觀點去看待事物。還需要懷著真誠的願望去收集和給予正確的資訊,再配以一些技巧∶傾聽的技巧,給予正確資訊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一節我們將檢查我們在傳遞資訊時所使用的詞彙。
選用中性詞彙
思考一下這些詞彙的含義:時髦受到廣泛的注意
曇花一現非常奪目
突然快,迅速
不可靠易變
混亂的思想難懂左邊的這些詞彙是具有否定含義的,而右邊的詞彙是中性化的、客觀的或描述性的。同樣我們也能選出一些短語∶你又懶又沒有責任感。這個星期,你已經遲到3次了,那麼多工作在等著你,可是你還在看報紙。
你錯了。我不這麼認為。
這些數字簡直是一堆垃圾!我需要更準確的數字。
不要打斷我!我正在講話,請讓我講完。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情緒化的或者是暗示性的否定判斷,也可以選擇一些中性化的短語。
同樣,我們可以選擇不太友好的語音語調,也可以選擇比較中性的、禮貌的語音語調。
對於有用意的、情緒化的詞彙或否定含義的短語以及充滿敵意的腔調的反應,與中性的、重事實的或描述性的詞彙以及友好的語調的反應截然不同。前者可能激起防禦、憎惡甚至敵意,導致一場衝突,而後者通常讓人注意傾聽,收集事實,解決問題。在你講話前先想一想,尤其是在你感覺受到干擾有點兒氣憤時。你透過什麼方式傳遞你的資訊,避免令人洩氣、防禦、甚至引起爭論的語言。
選擇積極的詞彙,詞彙促成事實。
維特根斯坦(1889-1951),奧地利哲學家、語言學家。
第五部分給予正確資訊合適的詞彙
積極的詞彙與消極的詞彙相對,可以引起人們截然不同的反應。你對下面左面一欄的詞彙和短語如何反應?你對右邊的那些又如何反應?你必須……你會想……
我需要……所以……
我到週一才能做那件事。我能在週一做那件事。
我會盡力讓某人回覆你。我會讓凱麗今天下午4點鐘前回復你。
這不應當有問題。這很不錯。
你不可以…………怎麼樣呢?你應當已經……從現在開始……
下次……
你不懂。我再解釋一遍。
我告訴過你不要……嘗試這種方法怎麼樣……
我不能,因為……我們這樣做就能……
不壞。真奇妙!
不錯。太棒了!
出了什麼問題?我能幫你嗎?
不能。能夠。
不會。會。
問題。解決。三個用“能”,不用“不能”回答的理由
1.我們談話的方式會影響我們思考的方式,我們思考的方式會塑造我們行動的方式。你想要消極的行動還是積極的行動呢?
2.我們談話的方式設定了談話的基調。你希望談話的基調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
3.我們談話的方式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你希望被看作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呢?
選擇明確具體的詞彙
當我們運用一些詞彙時,我們知道它們的含義,但是其他人卻未必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
矮胖子和聖母瑪利亞都聲稱∶“詞彙的意思恰好是我賦予它的意思,不多不少,剛好合適。”但是我們理解的意思和別人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