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東西都沒有。在很多時候,一家人甚至餓肚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海爾格是貧窮的。
現在,海爾格已經快80歲了。她很有錢。她可以買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她沒有這麼做。她去餐館用餐時,僅僅用一些麵包卷填飽肚子。儘管她不吃薄荷糖,但在她結賬離開時,她的口袋裡還是塞滿了櫃檯贈送的薄荷糖。
我們每天都在構建自己的現實
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真理和現實。無論是否客觀都無關緊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理和現實,並相應地採取行動。
而且,我們還會不自覺地收集能夠支援我們信念的資訊,無論這些資訊是否“正確”。
信念創造現實。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
究竟是什麼決定我們的溝通能否成功呢?幸運?我們出生的環境?或者是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作用?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價值觀、信念和想法。這些因素構建了我們的現實世界,並直接左右我們的一言一行,決定我們在做每件事時是“堅持”還是“放棄”。
因此,我們的價值觀、信念和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成敗。
第一部分溝通源自內心你的價值觀、信念、想法從哪兒來?(一)
我們的想法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埃皮克提圖(55—135),羅馬哲學家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曾注意過嗎?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我們的價值觀決定我們的言行,決定最終的結果。反過來,這些結果又印證了我們的價值觀。它們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人們通常會成為自己相信的那種人。如果我不停地對自己說,我做不了某件事,很可能最終我就真的失敗了。相反,如果我抱著我一定可以做到的信念,那麼我相信自己就會有能力完成它,即便開始時我不能。
甘地
生活當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符合我們思維模式的事情,並忽略掉與之矛盾的事情。如果我們沒能忽略衝突的資訊,我們就會重新解釋它,或者扭曲它,使之更符合我們的思維模式。
這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全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潛意識在很辛苦地工作,以避免發生心理學家所謂的“認知衝突”。即當價值觀遇到挑戰時產生的一種極度不適和困惑的感覺。
我們的價值觀、信念和想法共同引導我們的行為和溝通,正如成功邏輯向我們顯示的那樣,信念決定最終的結果。
預期決定產出,總是這樣。
迪彭克,醫學博士(1947-),出生於印度的美國醫師,整體康復的提倡者
因此,如果我們想“磨好我們的斧頭”,關鍵在於瞭解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
讓人驚奇的是,很多人沒有這麼做!
他們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覺得“真實”的事情別人也會這樣認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背景各不相同,價值觀也天差地別。
我們的價值觀,有很多隱藏於潛意識中。它們掌控著我們的溝通和行為,並透過這些影響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我們對自身瞭解得越多,我們就越能清楚地控制和選擇我們與別人溝通的方法,以及對各種事件、人物和環境的反應。
既然價值觀對我們的溝通和生活如此重要,那就讓我們做進一步的考慮。
你的價值觀、信念、想法從哪兒來?
瞭解自己,追求溝通的最大成功溝通源自內心,源自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讓我們進一步考察這些因素。
價值觀是一個人擁有的深刻而強有力的信念或原則,用來判斷是與非、好與壞、重要與次要、應當和不應當。
一些人看重與他人的交往以及有趣和休閒的生活——他們任何時候都成群結隊!另一些人看重觀念、獨處和研究新事物——他們寧願獨自讀一本好書。還有一些人看重幫助別人,寧願把時間用在這上面。
許多價值觀深深地埋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我們甚至意識不到。
瞭解哪些價值觀對於我們和他人是重要的,承認人們堅持自己的價值觀的權利,並且“認可差異”,可以使我們避免大量的爭論並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你看重什麼呢?在你認為重要的情況下打勾,從中再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10件事,最後壓縮成5項你的核心價值觀。你看重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