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兩宋風雲 > 第5部分

第5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到底是不是三國上古卷軸:龍裔記事本【五夏】摯友是你們小情侶的藉口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救命!宿主又被主神拐跑了!斬神:CP林七夜?可我是男妹妹救世群英傳之大有可為全職之槍王榮耀進化遊戲Zero超高校學府破碎時空之瑪法大陸從搭上NBA末班車開始無限白帝我的召喚師生涯為何這般LOL:大司馬首徒,治癒全世界如懿傳如意歡心我的世界:無限紀元三世沉淪之傾世半妖有錢人可能是看上我了成神從地縛靈開始

宋徽宗有一個愛好,就是收集奇石異木。他的這一愛好,引發了一場舉國騷然的舉動,就是運送花石綱。我們知道,《水滸傳》裡有“智劫生辰綱”的故事,這個“綱”指什麼?宋朝將大宗運輸的貨物稱為“綱”。徽宗時期,將十艘船編為一組,將外地的各種奇石名木大宗運往京師,稱為“花石綱”。剛開始時,運送花石綱的舉動還沒有弄到攪得天下不安的程度,只是從東南地區運石到京師。宋徽宗非常欣賞這些珍奇石木,只要看中哪塊石頭,就會賞賜給運送石頭的人高官厚祿。皇上的這一舉動,化成了一道無聲的命令。於是,一場禍國殃民的大規模運送花石綱的舉動,就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

史書上記載,有人在太湖發現一塊巨石,長寬高均兩丈有餘,需要造大船將它從太湖流域運到東京汴梁。巨石抵京之後,由於城門的高度有限,石頭進不了城,最後竟拆城門將石頭運了進來。後來,又有人在太湖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運進京時,僅運費就花了八千貫,將近兩百戶中產人家一年的生活費。石頭被運來後,徽宗看了非常高興,竟給這塊石頭親筆題名,並欽賜玉帶。還有一次,有人在今天上海附近發現了一棵古松樹,如九曲盤龍一般,樹形非常奇特。古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運輸的話要連同土塊、假山一起連根刨起,所以體積很大,無法走運河,只能走海運。結果運輸船隻在海上遇到風暴,全部沉沒了,損失不計其數。

主持花石綱運送事宜的,正是六賊之一的朱勔。他為了運送一塊巨石,現造了兩艘大船。石頭運抵京城後,徽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歡,賞賜參與運輸的勞工每人一隻金碗,加封朱勔節度使銜。而這塊石頭,竟被徽宗封為盤固侯。古代的位階次序,王之下是公、侯、伯、子、男。當初周武王分封子弟功臣,功勞最大的姜子牙的後代才被封為齊國侯爵,而宋徽宗一高興,竟把一塊石頭封為了侯爵。這樣濫施封賞, 那些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捨命保江山的將士心裡會怎麼想?難道我們在皇帝眼中還不如一塊石頭?

【宋徽宗身為一國之君,卻不懂得治理國家要賞罰嚴明的道理,他封官加爵全憑自己的愛好,所以官員們便投其所好,拼命地收集天下的奇石異木。這樣一來,會給國家社稷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呢?】

運送花石綱前前後後持續了二十多年,這對整個南中國的人民來說,是一種掠奪,是一場真正的災難。二十多年間,被運到東京汴梁的石頭;總計有十多萬塊。其中,最貴一塊石頭的運費花了三十萬貫,相當於一萬戶中產階級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在運輸這些石頭的過程中,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橋,扒了多少城門,卻是無法統計的。貪官佞臣們利用皇帝的這一喜好,勒索百姓,大肆征斂。不管是高山深谷還是激流險灘,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誰家的一石一木尚堪玩味,誰家就要遭殃。這些衙役們如狼似虎,衝將進來,黃封條往上面一貼,就成了皇室御用之物,還要主人仔細看管,來取時如有半點損壞,就是大不敬之罪。大不敬的罪過,在古代可以處以凌遲,就是一刀一刀地剮死,而這些只是為了一石一木。所以主人如果不給官吏一點好處,官吏就會在搬運時故意碰掉一角,然後誣陷是主人故意弄壞的,無中生有地扣上 大不敬的罪名。另外,這些運石的官吏還會以房屋牆垣阻礙運輸為由,強迫百姓拆牆扒房,絲毫不顧百姓死活。

第四講 風流天子(2)

官府無限度的壓榨,引發了百姓的反抗。在花石綱鬧得最嚴重的東南地區,爆發了方臘起義。據記載,方臘起義從者二百萬,起義軍逮住宋朝的官員,剖腹挖心,熬人油點天燈,那種刑法的殘酷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中國人向來不為己甚, 一般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起義軍會這樣,足見花石綱給百姓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老百姓對這件事情的痛恨有多深。所以就連官修史書也不得不承認,方臘造反事出有因,實在是官逼民反。

【宋徽宗的一個愛好,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那些想升官發財的官員,不顧百姓的死活,大興花石綱,弄得官逼民反,滿地狼煙。那麼,宋徽宗把這麼多的奇石異木運到京城來幹什麼呢?最後的結果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宋徽宗蒐羅如此多的珍奇石木,是為了在京都建一座園林,叫做艮嶽。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方位東北,艮嶽就建在皇宮的東北方向。徽宗為什麼要在皇宮東北方向建園林呢?原來,徽宗皇帝繼位之後,一直膝下無子,有個茅山道士告訴他,這都是因為皇宮東北方向地勢低窪,若把地勢墊高,則子孫繁盛。於是,徽宗命人把東北方

目錄
裊裊炊煙闖入夢境去遨遊含笑關山月珞瓔繽紛月河雪 by 玉隱[皇后傾國之暗殺天下 不離 著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