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4/4 頁)
少年追命”、“少年鐵手”和這部“少年無情”,以及他們聯手合力的“四大名捕鬥將軍”中),但只要假於時日,諸葛小花的過去也會作出記述、交待,只好向許多要求要“一覽諸葛神侯底蘊往昔”的俠道中人,稍安毋躁了。
不過,這“尋夢園”一役,也是“一點堂保衛戰”裡,諸葛先生其實最不希望的,就是遇上淒涼王。
他更不希望的,就是遇上長孫飛虹。
此話怎說?
他給指派到江南去敉平叛亂。
他本來要留在皇城,有極重大的局面要穩住、調停,甚至必須拆散、打亂,再重新組合。
但征戰催人老。
開始皇上也不想諸葛先生在這風聲鶴唳的情勢下離開皇城,可是,江南有朱勔指明要諸葛赴援,宮中有童貫催促,朝裡有蔡京說動了趙佶,諸葛想不走這一趟也庶幾難矣。
到了江南,諸葛始知這是一個困局。
以朝廷大軍,必能攻克民變。
變民必然覆沒。
他們窮困、貧病,既缺乏武器,也無足夠的糧草,連行軍佈陣之法,也毫無經驗。
甚至可以說是:
這只是亂民。
不是叛軍。
可是諸葛和哥舒懶殘就覷出一個死結:
亂軍易敉。
民變卻難以撲滅。
——因為民心盡失。
這些亂民正是因為貪官、窮困,已到了極致,賣兒鬻女,卻無法活命,他們才會叛變、作亂、攻城掠池的。
宋軍要殲滅他們,簡直是虎入羊群,太輕而易舉了。
可是,殺了一處,另一處民變又生;平了一地,另一地民亂又起。
因為禍源並無消失。
而且還變本加厲。
那就是:
官逼民反。
殺戮解決不了民變。
武力鎮壓不了民心。
只要禍因仍在,殺了千人有萬人,平了一地亂一城。
禍源就是朱勔、梁師成這些窺伺皇上,漁肉百姓,揣摩上意的諛佞之徒,他們取得皇帝信任之後,就倚仗所授所賜的權威、官銜,在民間大肆搜刮,殘民以虐,禍害天下,使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國家物貲,盡為一空。
是以人民活不下去了,只好造反。
但這種亂民並沒有強大的後盾與實力,又彼此對消,並未聯結,鄉軍、蕃兵,要平各路零星民變本易如反掌,可是,這些自朝廷派來的軍隊將領,多隻會吃吃喝喝,酒囊飯袋之輩,他們只會奉旨南下,趁機搜刮劫掠,比盜寇尚且不如,所以,不是臨戰畏縮,就是不戰而逃,甚至是反而給亂民滅了。縱有成功敉平亂民的,但燒殺劫掠太甚,又激起另一次民變,終於招架不住,給憤怒的亂民擊潰。
是以,他們才向朝廷求助。
這回是童貫帶隊,更無軍紀,但諸葛等人,在其帳中,很快便看出這樣下去,以暴易暴,不是辦法。
是以,他很快就建立得趙佶認可釋出天下嚴格的“敉亂徼詔”:只要亂民馬上放下武器,不再作亂,過往不究,而且會懲處造成民變的貪瀆官員,以及協助難民重整家園,在予以寬免期限過後,仍不自首歸順者,定予剿滅,決不容情。
開始,童貫、朱勔、梁師成等,確畏民變愈演愈烈,他們自身難保,也的確採納聽信諸葛所議,善待良民,歸還財物,不究其咎,而且也意思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