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友好同盟條約最後簽字了。
如果來自巴黎的這個報道屬實,那麼蘇聯的邊界事實上就推進到長城。對此,華盛頓方面的報道認為美國對此有功。當有關蘇聯對中國提出種種要求的訊息傳到波茨坦的美國代表團後,美國堅持認為東滿與南滿的鐵路應由各國自由使用。美國還堅持門戶開放政策應適用於旅順和大連。蘇聯同意了。
在華盛頓,宋子文與杜魯門總統和貝爾納斯國務卿進行商議,那裡廣泛認為中國對這個條約不滿意。這當然是確實的。宋子文簽訂這個條約雖然給蔣介石一個喘息的機會用以加強政府的力量,然而這個喘息機會成功與否還有一部分要看中國在經濟、財政、外交各方面得到美國多大的幫助。
中國終於獲勝——在戰場上和外交上的雙重偉大勝利。她的未來仍面臨未知因素,正如當前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不論大小都面臨未知因素一樣。但近代史上這個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從未像今天這樣走進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外國入侵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干涉,中國終於成為自己祖國和命運的主人。
這個重大的時刻降臨於芷江,華中一個沐浴在陽光下的盟軍空軍基地。一架日軍飛機盤旋後著陸。中國軍人等在機場上。
侵華日軍參謀副總長今井武夫少將,手扶在鑲有寶石的大號指揮刀上,坐進一輛中國軍用吉普車。中國和日本軍人沒有相互敬禮。他的6位隨員及其行李(公文包、茶葉筒、果汁飲料、美國蝦肉等)緊隨其後。
在一株鮮花盛開的櫻桃樹下,毫無表情的中國侍者為毫無表情的日本軍人端上中餐。飯後日本軍人被帶到副總參謀長何應欽上將的司令部。
何將軍在敵人走進來時並未起立。在這之前,已經伴隨著無數杯茶水起草了停戰條款。當敵人交出一張侵華百萬日軍兵力部署圖時,何將軍的助手們打破平靜,高興地擁上前去觀看。
兩天之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中將同意將其部署在北起中國東北、南至臺灣和印度###的百萬陸海空軍全部投降。第二天,總司令蔣介石的政府軍進駐南京。他們曾在7年9個月零5天之前被迫離開南京,南京隨後發生了一場令世人震驚的慘案。
“好,好!”在臨時首都重慶,蔣介石總司令一個星期裡大顯政治家威望。他在中央政府辦公大樓舉行的簡短儀式上籤署了《聯合國憲章》。當他放下筆時,輕輕點點頭,自言自語:“好好,好好!”一副心滿意足的神態。
在國防委員會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蔣介石總司令作了一個關於外交政策的劃時代的報告。在這之前,蔣總司令幹練的內兄宋子文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友好互助條約。
在會見《時代》記者時,蔣表達了自己的以及國家的希望:“我十分樂觀。”在與中國共產黨舉行重要會談之前,他對建立和平統一充滿了希望。中共方面要求推遲召開國民議會討論組成立憲政府一事,他相信自己的力量能說服他們。他說:“國民議會將如期召開。”
蔣認識到國內依然存在許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恢復到正常狀態可能只要三五年時間。但他的注意力在有關中國的國際地位的長遠問題上。
他說:“對我來說,戰爭勝利意味著真正重建的開始——無外來干涉的經濟和政治建設。”他在強調“外來干涉”時,明顯體現出來他對中國新獲主權的自豪感。
百廢待興,國共議和
中國的普通民眾,飽嘗抵抗外國入侵的艱辛,聽到抗戰勝利的訊息後歡喜若狂。然而,經歷了長年暗無天日的生活之後,人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位重慶的人力車伕,面對貼在牆上潮溼的報紙,喃喃地說:“日本投降了,我們能回家了嗎?”在大街上,在市場裡,在茶館裡,在政府辦公樓走廊裡,到處都回蕩著這句話:“日本投降了,我們能回家了嗎?”
在內地後方,從重慶到昆明,遠離家鄉的中國人變賣自己簡單的傢俱,準備重返家園的長途旅行,準備繼續那既痛苦又幸福的人生故事。一些人聚集在長江岸邊,尋找船隻順流而下。另外的人用手推車或步行沿著公路行進。約有2500萬之眾的人潮,他們曾經穿過相當於半個美國大的國土面積從沿海來到內地,現在開始重返家園。
如同中國有眾多的省份一樣,和平的前景也各不相同。喜愛吃麵條的北方人,黃河流域高大剽悍的人們返回他們涼爽的故鄉。在北平,人們吃大蒜、手掌裡玩弄核桃、逛天壇、遊古代宮殿、下午帶鳴鳥遛大街。
喜愛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