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錯誤的:產品質量好只是開啟市場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並不是質量好、品種新的產品就必然能暢銷,沒有營銷人員的努力,“酒好不怕巷子深”在這個年代怕是不適用了。
這是兩種思維觀念的較量,確切地說,這是大視野與小視野的較量。朱江洪是站在企業整體協調發展的高度考慮問題,而銷售人員是站在個人的利益高度考慮問題,衝突自然是在所難免。
格力公司的一位領導不久離開了格力,跳進了另外一傢俬營空調企業。他還帶走了格力的兩名財會人員,8名業務員。
格力業務員的集體辭職在業內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北京的一家報紙對此進行了大肆報道,格力內部一時烏雲密佈,人心浮動。
朱江洪總經理以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產品質量和技術開發上,忽略了經營部。此事之後,他意識到企業中層幹部隊伍的建立和穩定的重要性。經營部留下的一大堆問題徹底暴露出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中層幹部中究竟有多少是稱職的?既然問題首先出在經營部,那麼幹部隊伍的建設也就首先要從經營部開始。朱江洪決定用民主選舉的方式,從下面選拔合適人選。
民意測驗出來了,董明珠脫穎而出,成為大家首選的物件。她從一個最基層的業務員一躍上升為了經營部部長。
無論從個人的利益還是從個人的性格來說,董明珠都無意做官。首先,經營部部長雖然“位高權重”,但卻是個“清水衙門”,只有死工資和一點獎金,遠不如她做業務員拿的提成多;其次,就她的本性來說,雖然有做事業的慾望,但沒有做官的慾望。她不是一個貪求地位的人,她有更高的追求,這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財權的囂張(2)
董明珠接受這個燙手的職位,完全是一種責任感。她要向自己挑戰,為企業,為信任她、支援她的那些人做出點事來。
任經營部長不久,董明珠就做出了一個超越常理的決定:她跑去找朱江洪總經理要財權。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首先格力是一家國有企業,人事的決定都要透過高層領導集體表決,董明珠這個行為顯得太張狂;其次,雖然中國人愛權力是眾所周知的,但中國人搞權力都是背後進行,絕不會像董明珠這樣明目張膽的要權。
董明珠有她的想法。這麼明目張膽的要權,她也猶豫過。但她要權是為了整個公司營銷的良性迴圈,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了經營部一個部門的利益。
銷售雖然只是公司全部工作的一個環節,但公司是個有機體,牽一髮而動全身。她既然任了經營部部長,開始整頓經營部,其他部門的問題自然而然也就被暴露了出來。她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走此一招。
要財權是因為經營部和財務部的關係密切。經營部要求經銷商先付款後發貨,但客戶究竟在公司賬上有沒有錢,有多少錢只有財務部才清楚。一些客戶打了貨款到格力拿不到貨,一些客戶沒錢拿到了貨。有時經營部要發貨了,開票員問這人有沒有打錢過來,財務那邊總是說:“我們也不清楚,要查賬才知道。”這樣,無論經營部如何負責,財務部不配合,也是事倍功半,難以使經營部的工作正常運轉。長此下去,只怕又要重蹈格力以前的管理現狀,職責不清,工作混亂。這是她董明珠絕對難以容忍的。
董明珠正式向朱總提出與經銷商的財務往來最好交給經營部管,這有利於工作協調。
財務部副總心裡不高興,說:“你把財務拿去,就沒有監督了。”
董明珠當然知道她明目張膽地要權這件事有違常理,所以她早就想好如何才能讓大家心平氣和地接受她的建議,她說:“大家都可以監督,隨時監督。我提兩個建議,第一,我只管錢的進、貨的出,不管用錢。這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第二,財務也可以不歸我管,但每日經銷商進出款必須要讓財務部門隨時告知經營部。”
朱江洪總經理經過考慮,也為了平衡大家的情緒,採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那就是劃出財務部的一部分歸董明珠管,也就是說,董明珠可以得到人員、職能和收款這部分的權力。
這個結局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朱江洪總經理作出這個決定,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要知道,在討論會上,很多人一聽說董明珠要權,立即就情緒爆發:
“董明珠伸手要權,不能給她!”
“董明珠是不是手伸得太長了!”
“這不都歸她管了嗎?犯了錯誤怎麼辦?”
其實,我們不能說這些人的想法就是故意和董明珠作對,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