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只有持久的激
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1)
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2)
做企業不是做俠客。
永遠要把對手想得非常強大,哪怕他非
慈善必須以商業的計劃執行,才能走得
延伸閱讀:馬雲談創業
我自己不願意聘用一個經常在競爭者之
多花點時間在你的其他員工身上。
什麼是團隊呢?就是不要讓團隊的任何
把你太太當合作夥伴,不要把她當太太
把你太太當合作夥伴,不要把她當太太
當CEO儘量少用我,用我們可能更好一點
有時候學歷很高不一定把自己沉得下來
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要找最
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要找最
序 言(1)
雲霧下,大地上,奔跑中
王利芬
前兩天我接到馬雲的電話,他說不希望我在電視上專門為他本人的書做廣告,這樣不利於《贏在中國》這個專案,因為《贏在中國》的任務是要打造選手,讓選手成功,評委只是幫助選手們成功的人,並且說他知道自己是誰,要幹什麼,要到哪裡。
放下電話之後我心中感動且佩服。我為他對《贏在中國》的愛惜之情而感動,為他後面所說的幾句話而佩服。因為後面幾句話幾乎概括了一個人一生全部的追求,也是我常常問自己的話,這幾句話是解決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很顯然,馬雲心中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無比清晰。
滿眼看去,有太多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然就無法知道幹什麼最好,也就更不知道要到哪裡。搞清這三個問題需要人生最高境界的智慧,《贏在中國》的主題歌命名為《在路上》,其實這個在路上並不是只指創業,而是人生之路。這就是說每個人都在路上,但是在路上的很多人弄不清上述三個問題,走不出一條成功之路是可以肯定的。
《贏在中國》中的馬雲大家已經非常熟悉,那是一個諳熟創業之路並能用最點穴的語言針對具體的創業案例進行既具體也抽象地表述的人。這一點看幾集《贏在中國》中的馬雲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所以,作為評委的馬雲用不著我在這裡贅述,我想說的是與我打交道時我所感知的馬雲,一個更加立體的馬雲。
帶著激情的理智:理智與情感的衝突是人類最根本的衝突,在做事的過程中何時理性多一些,何時激情多一點,很難把握。人最大的痛苦也是理智與情感的衝突,馬雲身為企業家,本應是用理智說話的經濟思維,卻充滿著激情,但這個激情極少跑出他理智的框架,他所攜帶的激情讓他有著持續的創業原動力,讓他的理性顯得有情有義,讓他的表述入情入理。他的語言表述尤其具有激情的感染力,但這種激情牢牢地服務於他所表達的主題,而這種激情不是煽情,是那種可持續的始終蘊藏得很深的東西。我見過許多人的雄心和激情,但是長時間地保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溫度上是不容易的,尤其在下雨或下冰雹的天氣。幾年前馬雲曾告訴我一九九五年來北京時他還有時睡在人家的地鋪上,他離開北京時含著眼淚說:北京,我還會再回來的。從這句話中我可以想像他心中渴望認可渴望成功的激情。有無數的人在挫折中也流過淚發過誓,心中也鼓脹過成功的激情,但是少有人把這個激情化作一系可行的理性的方案和實施的路徑,馬雲做到了。他曾說過,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我每每聽到這句話時就會想到我們一起喝咖啡時他說這話的激情,想到他激情下堅如磐石的理智。
有錢但不是富人形象:作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理所應當有錢,但我從來感覺不到他是個有錢人。這不只是從他的穿著隨便,吃喝簡單上能感受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內心對自己的定位。他曾經清晰地表述過錢對於企業家的作用,他說錢就是企業的軍隊,和平年代,軍隊是不打仗的,但必須有精銳的軍隊存在,否則一遇戰爭爆發後果不堪設想。也就是說,錢在馬雲眼裡一是應付大規模作戰,一是他的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其實,錢是一個既好且壞的東西,有許多人過不了錢這個關,尤其是真正有了錢之後,那種誘惑不是一個沒錢的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我看到過許多人在有錢後對所謂貴族生活方式爆發出難以抑制的慾望。其實,中國改革開放才30年,也就是說,即便是20多歲或者10多歲的人在中國也不難找到貧窮的記憶。所以每每當我看到一些所謂有錢人的貴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