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佛聽到吉他的樂
聲從她嘴裡唱出來,她在問我�露出兩排參差不齊,充滿頑童的無邪、精靈的牙齒
。
我搖頭,雖然我明白她說的“認識”是什麼,但我無法回答,喉間哽塞了滿滿
的激動。我想起人際關係的微妙,有些人處了一生一世也不能相知了解,有些人不
曾認識,但那點共通的知性必會讓他們相見、相聚。
畫題
我對她談起天黑之前我在一幢大樓裡看見的畫,我說那是否一種巧合,“你小
時就想過要去沙漠嗎?”
“那是我十多歲時的作品。”她笑得很稚很甜。談到畫題,那該是她最早接觸
藝術的嘗試。
“小時候身體不太健康,初中休學在家。父親問我要做些什麼,我自己也很模
糊,後來他把我送到黃君壁老師家裡學國畫。我拿了畫筆,就期望能在畫中探索生
命的問題。可是國畫的學習是老師畫一張,你臨摹一張,這跟念古詩的方法一樣,
使我覺得很呆板無趣。其實後來我也體會到這樣還是有他的道理,只是當時年紀小
,不能理解,總想法排斥它,反抗它。同時那時候去習畫的大都是些官太太,她們
把繪畫當作一種很奢侈的東西看待。我感到寂寞、失望,以為國畫距離我很遠,後
來我不肯去了。我的母親認為我不喜歡畫山水,我也真以為自己不喜歡山水,便畫
一些比較寫意、潑墨的東西。接著我又跟邵幼軒老師習花鳥,她十分疼愛我,也知
道我的個性,她拿出她的畫給我臨摹,還曾教我自己畫一張,讓我有自由表現的機
會。”有一次,我碰到一個朋友,他會畫油畫,他拿出他的畫給我看,上面是印第
安人打仗。我覺得好驚奇,他的油畫怎麼都是立體的,而國畫怎麼都是平面的。那
時候我十分迷卡通,對油畫因而感到好奇,我的朋友介紹他的老師,從此我就在顧
福生老師處學習素描。他是五月畫會的人,他不只教我繪畫,同時還教我很多別的
。他經常拿《筆匯》雜誌給我看,那時候正介紹波特萊爾、左拉、卡繆等人的作品
。我雖然看不太懂,但第一次我看到《筆匯》上的小說━━陳映真的《我的弟弟康
雄》和《將軍族》,我很感動,我才知道文學是這樣的吸引人。我覺得顧老師是我
最大的恩人,他使我的眼睛亮了起來,像一個瞎子看到了東西一樣。我一生都要感
謝他。
“我在顧老師處學習了一兩年,就說要畫油畫,這是不可以的,可是顧老師說
沒關係,他問我以後要不要做一個畫家,我說不要,他看我畫了很多的風景畫,並
不是實際去寫生,我畫的只是我腦裡所想的風景,因此老師把我當成一個素人畫家
。在那種年齡所畫的是談不上技巧,卻還是有我自己的內涵。我不是一個能夠苦練
下功夫的人,如果我能苦練,也許在繪畫上會有點小成就,不過直到今天我還不斷
的在畫。繪畫也是一種語言,它會召喚我,所以每到一個美術館去看畫展,如果有
一張好畫,我一定會進去,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