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意亂。我保證會後會找同事X瞭解會議的重要內容。行嗎?
第二種可供選擇的版本看上去並不是永久性的要求,這正是它的目的。經常試用這個方法,讓自己比別人少參加一些會議,不斷在開會時消失,然後舉出自己提高的工作成效為證,慢慢地,將這個暫時改變轉變成固定下來的習慣。
學會模仿乖巧的小孩:“就這一次!求求您!!!我保證我會去做X事的!”家長們接受了這一套,因為孩子們幫助大人進行自我欺騙。同樣,這一套也適用於老闆、供應商、客戶和全世界。
學會使用它,但不要上它的當。如果老闆要求你加班:“就這一次。”他或者她將來也一定會這麼要求的。
打造專家:如何在4周內成為頂尖專家
該除去專家身上的神聖光圈了。讓專業界指責我吧。
首先,被看成專家和是專家是有區別的。在商業界,前者是售出產品的人,而後者,和你的“最小客戶基礎”有關,指的是創造優秀產品並能夠防止退貨的人。
通曉某個領域內的所有知識是可能的——比如藥品——但是如果在名字之後你沒有一個醫學博士的稱號,很少有人會信服你所說的話。這裡的醫學博士就是我說的“信用指標”。擁有最多信用指標的所謂“專家”是能夠售出最多產品的人,但不是最瞭解產品意義的人。
那麼,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具備那些信用指標呢?
我的一位朋友只花了3周時間就成為“頂尖的關係學專家,不僅被Glamour雜誌和其他美國媒體進行特別報道,還為《財富》500強企業的經理提供過如何在24小時內改善關係的諮詢”。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採取了一些簡單的步驟,產生了信用的滾雪球效應。下面是你可以效仿的步驟:
1.加入兩到三個響亮的商業組織頭銜。在她的例子裡,她選擇了“解決爭議協會”()和“性別教育國際基金會”()。這些頭銜可以在網上透過一張信用卡花5分鐘解決。
2.閱讀自己關注主題的3本最暢銷書。(線上搜尋《紐約時報》的最暢銷書單),每本書總結一頁紙。
3.透過張貼海報宣傳,在附近的知名大學裡進行一次1~3小時的免費講座。然後在位於同一區域的兩家著名大公司(比如AT&T公司、IBM公司等)的分公司也舉行同樣的講座。告訴對方自己在某某大學或者某某學院也做過類似講座,並且是步驟1提到的組織成員之一。強調你是免費為他們講座,只是為了在學術之外增加自己的演講經驗,並不是銷售任何產品或者服務。從會場的兩個不同角度錄製下講座以備將來製作成CD/DVD產品。
4.可選步驟。給自己關注主題的相關商業雜誌投一兩篇稿子,引用步驟1和3裡你完成的事例證明你的信用度。如果遭到對方拒絕,就主動要求採訪一位知名專家並採寫一篇報道——你的名字仍然會出現在作者一欄中。
5.加入美通公司的ProfNet服務。這是一個幫助新聞記者引用專業發言人的觀點、豐富新聞故事內容的網路服務。成為公共人物很簡單,只要你停止叫嚷開始傾聽。透過步驟1、3和4證明自己的信用度,網上查詢以回覆記者的疑問。如果做得恰到好處,你就會出現在各種媒體上面,從地方小報到《紐約時報》和ABC新聞。
成為一個公認的專家並不難,所以我想現在就把障礙去除。
我並不贊成去假裝成某某人物。我不是這個意思!“專家”是一個模糊的媒體術語,過於濫用也就定義不明確。現代專業定義中,大多數領域的專家技能都是透過群體關係、客戶名單、書面證書和媒體報道來展示,而不是透過智商值或者博士學位。
用最好的方式展示事實,但不要編造,這是這個遊戲的本義。
電視上再見。
迷你退休的誕生和假日的消亡(1)
人生不是透過加速就可以體味到更多的。
——莫罕達斯?甘地(Mohandas Gandhi,1869—1948,也稱“聖雄甘地”,
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家)
2004年2月,工作非常辛苦,我也非常痛苦。
我最初計劃的尋夢之旅是在2004年3月去哥斯大黎加進行為期4周的西班牙式休閒之旅。我需要為自己充充電,無論從哪點來說,4周的時間看上去都非常“合理”。
一個對中美洲比較熟悉的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