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麼想,我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也那麼想:一天的時間真的不夠多。
那讓我們來考慮一些有可能達成共識的事情。
因為有8小時的時間要填滿,我們才有滿滿8小時的工作。如果我們有15個小時,我們就會工作15個小時。如果有一件緊急的事情需要我們2小時後停止手頭工作,而工作又不能拖延,神奇的是,我們往往會在2小時之內完成所有這些工作。
這與2000年春天愛德?茲肖告訴我的一個法則有關。
我忐忑不安地回到普林斯頓的課堂,但並不能專下心來。佔學期分數25%的期末論文要在24小時之後上交。論文的選擇之一,也就是我當初的選擇,是採訪一家剛創業的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然後寫一篇關於該公司運營模式的深度報道。公司的主要領導在最後一刻決定,由於相關保密因素和公司掛牌上市之前的預防措施,我不能採訪兩位重要負責人,也不能使用該公司的資訊。我覺得這事徹底沒戲了。
課後,我去找愛德告訴他這個壞訊息。
“愛德,我想我的論文可能要延期。”我解釋了現在的情況,愛德笑了,顯得一點也不擔心。
“我想你應該沒問題的。企業老闆是促使事情發生的人,不是嗎?”
24小時之後,最後時限的前一分鐘,當愛德的助理正在鎖辦公室的門時,我交上了30頁的期末論文。我找到並採訪了另一家公司,趕出了這篇充滿了濃濃的咖啡味道的論文。瀰漫的咖啡因劑量足以取消一整支奧運會徑賽隊伍的參賽資格。結果這篇論文是我4年裡寫得最好的論文之一,我得了一個A。
就在前一天離開教室時,愛德給了我一個關鍵性的建議:帕金森法則(Parkinson’s Law)。
帕金森法則認為,任務的重要性和複雜度與所分配的完成任務的時間密切相關。這就是不斷迫近的最終時限的魔力。如果給你24小時去完成一項任務,時間的壓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執行,別無選擇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樣的任務,如果給你1周去完成,它就換來了小題大作的6天。如果給你2個月的時間,但願不要這樣,它就變成了一場精神磨難。因為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時限內做出的最終產品通常不比長時限內做出來的差,甚至質量更高。
這反映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增加成效有兩種順序互相顛倒的辦法:
1.只做重要的事情以減少工作時間(80/20法則)。
2.減少工作時間來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則)。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兩個一起用:確定幾件影響收入的重要事情,用非常短和清楚的時限來計劃它們。
如果還沒有正確選定目標重要的任務,就莽撞地開始和結束,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會搖身變成重要的事情。即使你知道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沒有設定完成任務的時限,那些強加到身上的(或突發的)次要事情就會不斷地出現,不斷佔有你的時間,一天下來你會一事無成。除了去UPS寄一個包裹、預約幾次會面和查閱電子郵件之外,朝九晚五的一整天還能幹什麼呢?不要感到難過。過去,我好幾個月都在幹這樣那樣的次要事情,感覺好像是公司在管理我,而不是我在管理公司。
80/20法則和帕金森法則是兩個重要的基礎概念,在這一部分裡,我們還會看到它們的不同形式。大部分的投入都是無用功,浪費的時間與得到的時間成正比。
只有對高負荷工作量的有效限制,才會迎來優異的效率和時間的自由。
時間管理的終結:問題與行動(1)
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少做一些事情,有兩種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必須同時使用:1)列一張簡要的“要做事務清單”(to…do list)。2)列一張“不要做事務清單”(not…to…do list)。
下面是一些幫助我們開始行動的假設情境:
1.如果你有心臟病,每天只能工作2小時,你會做什麼?
不是5小時,不是4小時,也不是3小時——只有2小時。這不是我給你畫的終點,而是你的起點。另外,我已經聽到你腦子裡的嘀咕了:真是太好笑了。根本不可能!我知道,我知道。如果我告訴你,你讓自己不停運轉、每晚只睡4小時,只能活幾個月的時間了,你會相信我嗎?也許不會。儘管如此,仍有上百萬的新生兒母親一直在這樣做。這個訓練是必須的。醫生警告過你,3個心臟搭橋手術之後,如果在術後頭3個月你不把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