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阿倫·艾佛森自1975年以來的34年人生是一個渾然的整體,一個漫長的故事。喬治城大學的閃電、費城的孤膽遊俠、3號的神話、NBA史上最矮的得分王、嘻哈文化之王、那個願意終老丹佛的掘金3號、那個以350萬年薪簽約孟菲斯的老將、那個在1997年以壟溝頭出現而2009年又剃平頭髮的弗吉尼亞青年,被世界誤解、苛求、責備、讚歎、敬畏的人,是一個奇妙的混合體。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比他在場上疾風穿行更精彩的,那就是迄今為止他34年的命運故事——所有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而他尤其如此。
張佳瑋
2010年1月
1。 母親和街
15歲時,安·艾弗森迎來了人生第二個轉折點。三年前她12歲時,她的妹妹跑來告訴她,“媽媽出事了”。然後她親眼看著母親因醫療事故死亡。而這一次,一個醫生面無表情地站在她面前,輕描淡寫地說了句讓她天旋地轉的話:
“您懷孕了。”
忽然之間,她就沒法過以往的日子了——本來,15歲小姑娘,可以在猶太區打架、吵嘴、捉弄手腳慢的老商販,胡作非為,快樂得像只狡猾的貓。她爸爸威廉·艾弗森和四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孩子,她是老大。許多人都說她像她爸爸。她健壯、結實、活潑好動,愛打籃球,街區的小夥子都愛和她鬧。誰給她拋個蔑視的眼色,她就敢上去和人打一架——可是,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她有了個孩子。
好了,得想法子應付這個小玩意。
20世紀70年代的黑人街區,15歲懷孕的姑娘比遍地踢啤酒罐的野貓都多。好吧,那就等孩子出生唄。結果,為了搶男人,她和一個姑娘打架,被姑娘叫來的兩個男人打敗了。安·艾弗森去了弗吉尼亞的漢普頓,那裡是她的孃家。一路上怨恨著那個男人:那個和她戀愛造就了肚裡這孩子,然後又拋棄她的男人。
在漢普頓,她情緒寧定了下來。她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女人遲早都要過這一關的,何況,周圍七嘴八舌地建議說,“生個男孩子,你會有所依靠。”她甚至早早決定了男孩兒的名字:“如果是男孩兒,就叫伊澤爾(EZAIL)好了。”
可是,1975年6月7日那天,當她的第一個男孩兒出生時,她卻改了主意。她想起了那個混蛋——這時他本該在床邊抱起孩子做慈父嘴臉的。算了吧,那時他也只有15歲,鬍鬚都來不及長硬,在哈特福德念中學。可是,他畢竟是孩子的父親。伊澤爾,留給孩子做中名。這個孩子的姓氏隨了母親——艾弗森。而名字,隨了父親——阿倫。
阿倫·艾弗森,1975年6月7日,出生於弗吉尼亞州漢普頓。安·艾弗森後來說:“我發現他的手臂非常長。我想他能當個籃球手。”孩子的暱稱用了兩個舅舅的名字:布巴扎克。
那個給了阿倫名字和生命的傢伙,也就是那個有爹名沒爹樣的二愣子,名叫阿倫·布魯頓。這廝始終沒去漢普頓看自己的孩子和女人。知道安·艾弗森懷孕後,他就跟所有闖了禍不知道如何收場的毛頭小子一樣,完全負不起責任;——或者,不想負責任。很多年後,他接受採訪時,蹦出來的理由顯示他完全不算個爺們兒:“我也想去看他們,可是我也只有15歲嘛。”
安迅速做了她人生的重大抉擇。她沒有像其他貧民窟女人一樣,生個孩子當貓狗一樣棄之不理,恍若無事地接著過日子。她轉移了人生重點,迅速完成了從一個好動少女到一個負責母親的轉變。阿倫·布魯頓?既然這個可憐蟲負不起責任也不想負責任,那就再見了。
漢普頓這個佈滿暴力、毒品,而且還害死自己母親的城市,讓安·艾弗森深感厭倦。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孩子在這個腐爛的沼澤裡成長,顯然是樁艱難的事。幸而,不久她遇到了新男朋友邁克爾·弗里曼,一個至少可以依靠的男人。
這是阿倫·艾弗森的新父親——雖然小艾弗森,很長時間,都不願叫這個不愛笑的弗里曼做爸爸。
他們所住的地方,是漢普頓行政下的獨立市——新港,這是個盛產運動員、流行鬥狗的市井之區。新父親也沒有完全擔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如果你剖開阿倫·艾弗森的腦袋,提取他的童年記憶,會發現幾個街區之外的槍聲,角落裡毒販小聲交流、打鬥、謾罵,未成年人隱瞞年齡買來的酒瓶,停電、停水,空蕩蕩的廚房,下雨天泥濘的地板。安·艾弗森和弗里曼抓緊一切時間吵架,互相推搡謾罵,發洩對生活的不滿,剩下的時間就各自出外謀生填飽肚子。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