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他們倆的性格和為人處世天差地遠。拉里·布朗是嚴謹、細節、秩序的推崇者,一如他的西裝、手帕和短髮一樣一成不變。艾弗森則是隨意與自由的代表,厭惡形式主義的繁文縟節。他們都極度自信,都用自己的哲學取得了成功的生涯,因此對自己的主義堅信不疑。
他們第一次正經聊天,是在三週之後。8月15日,他們倆在費城相遇。彼時,布朗正忙於整理新賽季計劃,而艾弗森剛被保釋。第二次相見,初次談話,彼此聊來不過泛泛,更像是彼此試探和了解。賽季到來之前,他們與所有新將帥一樣,彼此讚美一番。艾弗森認為,拉里·布朗正是76人所需要的導師型人物,他會對新教練言聽計從;布朗則稱,艾弗森的天才,讓他想到了伊塞亞·托馬斯。但是,他希望艾弗森成為一個更純粹的組織後衛。諸如此類。
1997…98季的76人,乍看去陣容比以往漂亮得多:除了科爾曼、斯塔克豪斯與艾弗森之外,新補進了達拉斯三傑之一,後衛吉姆·傑克遜,從網隊換來了第7號新秀蒂姆·托馬斯。但是,前一季已有的問題,卻隨這次交易深化了:艾弗森,二年級;斯塔克豪斯,三年級;托馬斯是新秀,而且在維拉諾瓦大學也只打了一年;吉姆·傑克遜在達拉斯因為和基德搶女朋友憤而出走,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費城依然年輕,而且年輕得沒有秩序。天才常與飄搖柔弱相對應。可是拉里·布朗的理想,卻是腳踏實地的鐵軍。1997年11月賽季開始,費城五連敗。之後的兩連勝,是靠艾弗森一場26分15次助攻、一場31分贏下的。這劇情堪稱諷刺:當世界*艾弗森的獨斷專行,聲言費城需要依靠團隊時,卻是艾弗森的個人能力把即將沉進泥沼的球隊拖住了。
可是他的個人能力並非萬用靈丹,只能臨時吊一吊命,讓費城多幾口呼吸。開局的4勝12負足以打擊年輕人好高騖遠的心思。艾弗森和布朗同時感到絕望。他們都認同球隊猶如一盤散沙。拉里·布朗開始運用他的權威:他要開始啟動他的影印機,調製他喜愛的陣容了。
1997年12月,斯塔克豪斯被交易,得到了*隊的西奧·拉特里夫,以及後衛阿隆·麥基。斯塔克豪斯走人時滿心歡喜,不忘回馬一槍:“在底特律,不會有艾弗森這樣喜愛投籃的後衛和我衝突了。”
這是拉里·布朗啟動76人改革的第一步。西奧·拉特里夫符合他的審美——一個堅實硬朗的中鋒,進攻能力有限,防守態度積極,協防霸道。德里克·科爾曼偏軟的防守和喜好遊走於外圍的進攻習慣使76人的前場靈動有餘硬度不足,加了這一環,76人的內線才華被削,但粗猛有力得多。
阿隆·麥基之於斯塔克豪斯的對比,也可見出拉里·布朗改革的方向。斯塔克豪斯是地道的天才,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得分狂人,然而與大多數天才一樣欠缺穩定。麥基則是一個淳樸地道、悶聲做事的老實孩子。196公分高,能擔當兩個後場位置的萬金油選手,能防 1號位及2號位,不貪功,不炫耀,低調處事,重視團隊。
進入1998年之後,交易的陰影繼續推進。威瑟斯彭、吉姆·傑克遜和蒙特羅斯都陷入了交易流言。賽季開始時的六大主力,只餘下阿倫·艾弗森和德里克·科爾曼兩張臉孔似乎比較穩定。此時,媒體回憶起了11月份布朗的那句話:
“艾弗森有時顯得太年輕,如果他再回大學打兩年的話,也許會……”
布朗那將錦衣華服改造鏗鏘鐵甲的程序,讓媒體浮想聯翩。媒體紛紛列出艾弗森可以交換的物件。布朗喜歡高個控衛?那麼,幹嘛不用艾弗森去換“便士”哈達維呢?
阿倫·艾弗森繼續無視媒體的喧囂。1998年1月,他率領費城完成一個四連勝。1月15日,他在對芝加哥公牛的比賽中16投10中,13罰11中,得到31分。職業生涯第一次擊敗了喬丹的公牛。
也就在同一天,拉里·布朗給他引薦了一位新隊友:
“西雅圖超音速來的埃裡克·斯諾。”
4。易位(1)
埃裡克·斯諾這個名字,從1998年1月開始,便和阿倫·艾弗森糾纏在一起。自那以後,他們倆的命運,也被纏成一團。
從任何角度來說,他都是艾弗森的對立面。1973年生於俄亥俄,在密歇根州大讀完了平淡的四年大學。1995年選秀大會,第二輪總第43位被雄鹿隊勉強選中,瞬間被換去西雅圖超音速,打了兩年半的替補——他侍奉的,正是艾弗森欣賞的加里·佩頓。
他身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