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4/5 頁)
那樣參加生產,儘管他們一有可能就去幫助生
產。
幹部教育在大部分根據地與陝甘寧很不一樣:在意識形態方面較為簡
單,更傾向於完成特定的任務,如舉行地方選舉,實行減租,組織生產或擴
軍和軍訓。在這些根據地,黨的幹部很少有時間或有教育背景去學習檔案,
或長時間討論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結果是,整風比陝甘寧提得
少,而且通常有不同的含意。對普通黨員來說,整風主要是指增強支部的戰
鬥力,克服消極態度,工作正規化以及經常的棘手的清除不良分子的任務。
黨的基本學說和主要的檔案都以簡化的形式表達,有時像容易記住的對話或
格言。直接的灌輸和鬥爭會比“批評—自我批評”採用得更多。黨性表現好
壞的典型被樹立起來,供仿效或譴責。一有機會就召開會議。訓練和其他運
動安排得與季節活動一致:減租減息運動的高峰期在春天和秋天的收穫季
節,選舉通常在秋收後的初冬舉行,徵兵在幾乎一年一度的“春荒”時期最
好辦。
對於受過教育較多的幹部,標準要高一些。他們通常是在區級或地區級
工作的“外來”幹部。特別是劉少奇,他試圖透過華中局把延安式的整風移
植到他管轄的根據地去。為學習指定了同樣的全部檔案,並召開批評一自我
批評會。然而在 1942 年,劉少奇的整風措施“只是在地區黨的領導機關的嚴
密監督下,在軍隊和其他組織的高階幹部中產生了影響”。①
戰爭中期,中國共產黨經受了巨大的壓力。然而,在 1927 年和 1934—
1935 年共產主義運動僅免於難的地方,戰爭中期的危機並沒有威脅到黨的生
存。到 1940 年,在戰時條件下,共產主義運動已擁有充分的地域和民眾的支
持以經受任何風暴。可是像國民黨的游擊戰的經歷所表明的那樣,這種結果
並不是必然的。中共的民眾支援的基礎被有組織的控制和有步驟的改革所增
強和提高,它既是真誠的,也是不完全的。黨的指令必須不斷地重申和擴充。
黨不得不調動它的全部智謀和經驗,現實地面對困難,承認自己的缺點,而
首要任務是堅持下去。
① 陳永發:《革命的形成》,第 532 頁以下。
Ⅲ戰爭的最後兩年,1944—1945 年
在戰爭的第五週年(1942 年 9 月 7 日) 〔原文如此〕,毛澤東在《解
放日報》的社論中寫道:“抗戰形勢,實處於爭取勝利的最後階段。”儘管
他描繪現階段是“黎明前的黑暗”,預見到前面的“極端的困難”,但他認
為可以在兩年內打敗日本。②
毛的預言過於樂觀,但有跡象表明形勢正轉向不利於軸心國。在俄國人
英勇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是德國東線進攻的頂點——之後,緊接著就
是盟國侵襲北非。在太平洋,珊瑚海戰役(5 月)和中途島戰役(7 日)清楚
地預示美國將掌握制海權。8 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索羅門群島登陸,對日
本發動進攻。
1942 年晚些時候,在中國戰區,尤其是在共產黨控制的根據地,勝利的
先兆還很渺茫。但過了一年,當 1943 年慢慢逝去後,風無疑變得更暖。甚至
在東京的日本最高統帥部——雖然中共很難了解到這一點——也開始籌劃如
何避免失敗,而不是如何取勝。但共產黨所能看到的是強化治安活動下降,
以及日軍從偏遠鄉村撤退增多。像戰爭初期那樣的偶然的快速掃蕩取代了並
延長了 1941—1942 年的清鄉戰。
一號作戰及其後果
事實上,從 1937 年至 1938 年起,日本人一直在為他們在中國的最大軍
事進攻做準備。①自 1941 年以來,這一戰役即以某種狀態受阻於繪圖板上。
其主要目的是打通一條起自朝鮮直達河內的南北走廊,以提供一條替代海上
航道的陸上通路,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