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頁)
也是以項英為一方和以黨中央為另一方(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尤
其是劉少奇)之間日漸緊張的關係的一個部分。這種擴張和強調建立根據地,
當然使華中的共產黨人與中央、省和地方各級的國民黨當局發生日益嚴重的
衝突。
在六中全會上,劉少奇成為華中黨的最高領導人。這既反映了王明權力
的下降,也反映了毛想在華中獲得更嚴密的控制並在華中推行華北根據地建
設政策的決心。①表 21 和圖 12 表示新四軍在戰爭頭兩年的部署,就總體而言,
它向東北運動,進一步深入敵後,並遠離國民黨後方。加入新四軍的其他軍
事力量中,最重要的是由長征老戰士李先念領導的豫鄂挺進縱隊,他們佔據
了原第 4 支隊佔領地區附近的陣地,位於武漢以北,橫跨平漢鐵路。直到 1941
年,在新四軍事件後的改組中,李先念的縱隊才正式編入新四軍。更往東去,
在長江以南,是兩支半遊擊的地方武裝,即管文蔚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和
江南挺進縱隊。管是丹陽出生的地方共產黨領導人,他在 1937 年前一直與黨
失去聯絡。他幫助開闢了一條通道,經過這條通道新四軍部隊可以穿越揚中
島到達江北。這兩支部隊和第一支隊均與從屬於重慶的忠義救國軍發生爭
奪。
圖 13 表示共產黨根據地的大致方位,但同中共戰爭末期向公眾提供的大
多數簡圖一樣,這張地圖顯示出共產黨控制下的廣大鄰近地區。這很容易使
人誤解。這些根據地,從北方的陝甘寧和晉察冀到離廣州不遠的兩個用陰影
表示的不穩定的游擊區,處於極不相同的發展和鞏固階段。一種更實際但仍
為簡化的圖,可以表示出 3 類地區,它們都是變動的。(1)中共已經創立了相
當鞏固的行政機構的地區,可以公開行使職權並實行改革,老實說,
表 21 新四軍(1939 年末)
軍部。軍長:葉挺。副軍長兼政治委員: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
任:鄧子恢
江南指揮部(1939 年 7 月成立)
第 1 支隊。司令員:陳毅。1939 年初向太湖東、南擴張的努力不很成功。這支部隊的大部在 1940
① 陳永發:《革命的形成:1937—1945 年華東和華中的共產黨運動》(斯坦福大 學,博士論文,1980 年),
第 38—48 頁。
① 中原局總部最初駐在平漢鐵路線上的確山,大約在鄭州和武漢的中點。這是 在武漢失陷後不久,中共可
能估計日軍將沿經過湖南和河北的鐵路線大規模 推進,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局將佔有利位置,便於指導
作戰。在弄清日軍 置平漢線此段於不顧後,中原局東移。
年 3—6 月間轉移到江北。
第 2 支隊。司令員:張鼎丞。1939 年初,羅炳輝率領支隊部分力量渡江幫助組建第 5 支隊,並
置於其領導之下。
第 3 支隊。司令員:譚震林。
江北指揮部(1939 年 7 月成立)。司令員:張雲逸
第 4 支隊。司令員:戴季英。最初由武漢以北湖北大別山區(靠近黃安)原鄂豫皖蘇維埃共產
黨殘部組成。最初由高敬亭,一個以前的貧苦農村屠戶領導。高對抗新四軍的命令和紀律,
拒絕與國民黨部隊合作。他勉強轉移到安徽巢湖以東,被指責為“專橫的軍閥”,並於
1939 年 4 月在一次公開審判後被葉挺下令處決。①第 4 支隊的一些成員被派去幫助組建第
5 支隊。第 4 支隊主要是一個訓練單位。
第 5 支隊。司令員:羅炳輝。1939 年春在巢湖西南的廬江組成;1939 年 7 月轉移到蘇皖邊界南
京對岸的來安/六合地區。1939 年底更東進至江蘇高郵湖/運河地區。第 5 支隊多次與國
民黨人和日本人戰鬥。
第 6 支隊。司令員:彭雪楓。193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