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的支援之間的環
節就是鬥爭運動。因為它能使共產黨人把透過財產的再分配而激發起來的最
初的階級覺悟,轉變成從事戰爭所必不可少的特種支援。至關重要的是,這
場有眾多目標的鬥爭運動摧毀了農村統治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支配地
位。
隨後的新的鄉村政權機構的建設,是進行土地改革“這一切工作之本”
的最後一步。那些最積極參加這場具有多種特點的控訴運動的農民,為中共
提供了新黨員,也提供了新的地方領導幹部。那些得到了土地財產的農民,
成了農會和其他村組織的骨幹。這是一種由農民自己進行管理的組織機構,
共產黨因此對它擔負徵收糧食稅、發展地方民兵、組織軍事運輸隊以及對不
想志願參軍者施加壓力的責任可以信賴。這些都是黨在農村立腳的基礎,的
確可以保證堅持同國民黨政府進行軍事鬥爭所必需的糧食和人力供應。①這
樣,中共就能利用日本入侵和中國農村財富、權力分配不均所激起的破壞能
量來為自己服務。這一成就使國民黨政府沒能對日本人和國家主要農業基礎
② 《宋任窮同志 6 月 15 日在中央局黨校關於政治工作的報告》,第 1 — 2 頁;以 及編入《一九四七年上半
年來區黨委關於土改運動的重要檔案》,第 69—70、 55、63—64 頁上的幾個報告。農民要留在新分到的
土地上的願望也在周立波 關於東北土改的小說《暴風驟雨》中得到著重描寫。
① 李振陽:《嘉濟邊游擊區土改的幾點體會》,《工作通訊》第 32 期(游擊戰爭 專號),第 15 頁。
② 《關於貫徹耕者有其田幾個具體問題的指示》,載《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來區黨 委關於土改運動的重要文
件》,第 14 頁。
③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於九月會議的通知》,《毛澤東選集》第 4 卷,第 1347 頁。
① 內戰時期土改運動目擊者的一流著作是韓丁:《翻身:一箇中國村莊革命的記 錄》。
的惰性提出的挑戰作出同樣反應這一事實愈加顯得突出了。
1946—1949 年的內戰
1946 年 11 月初,蔣介石向馬歇爾吐露說,國民黨政府最近已在從前使
它造成分裂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武力是解決同中共衝突的唯一手段。②
這一決定不僅是以對共產黨的弱點,而且是以對他自己的長處作出持久的錯
誤估計為基礎的。馬歇爾在其使華的第一年中,曾多次盡力警告蔣介石他所
面臨的某些危險。馬歇爾甚至忠告說,政府的作為“可能會導致共產黨對中
國的控制”,因為“目前正在發展的混亂局面不僅會削弱國民黨,還會向共
產黨提供一個削弱政府基礎的絕好機會”。③
1946 年 10 月,馬歇爾評價共產黨的軍事戰略,向蔣指出,儘管他們在
退卻,但是並沒有投降。當共產黨人放棄城市時,他們並未損失軍隊,既然
他們拒絕固守和戰鬥,那麼顯然他們不想損失軍隊。由於他們儲存了主要力
量,就能夠在軍事上給他製造無窮無盡的麻煩。①最後,當馬歇爾準備離開中
國時,他再次勸告蔣介石說,共產黨人現在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已經很強大了,
國民黨政府依靠軍事手段很可能摧毀不了他們。蔣對此的答覆是,一旦中共
的軍事力量被摧毀——這一點他確信在 8 到 10 個月之內就可完成——解決共
產黨問題就不會有困難。②
他的戰略是首先收復所有前線上的城鎮,控制長江以北的主要交通幹
線。然後政府軍可以從這些據點和鐵路走廊進入共產黨的解放區,重新建立
對較次要據點的控制,並最終控制農村。根據這一戰略,政府軍在 1946 年 7
月發動了全面進攻,共產黨的歷史編纂學把這次全面進攻當作第三次國內革
命戰爭開始的標誌。
第一年,1946—1947 年:退卻
在 1946 年 7 月至 1947 年 6 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